9月1日是山師附小齊魯合作學校新生報到的日子。孩子們放下行李后就在生活老師的帶領下,開開心心地玩起了游戲。“玩游戲是為了讓小朋友之間、小朋友和生活老師盡快熟悉,也是緩解他們新入學的焦慮感。”學生服務處主任李軍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今年新學期,該校一年級招生8個班,每班40人。其中將近30%是走讀生。李軍告訴記者,凡是把孩子送來寄宿的家庭,不外三種情況:一種是父母工作忙,尤其是外地來濟人員,平時沒有什么時間管孩子;一種是看上了學校規范化的管理,比如下午3:30放學后組織學生上興趣特長班,晚上統一組織學習、游戲;還有一種確實是因為家庭離異,把孩子送來寄宿。
采訪中,一位李姓家長告訴記者,她送孩子來寄宿,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兒子在家里太任性了,誰也管不了;再說我們太忙,管不了他的學習,送這兒學習不用費心,也便于培養他的獨立性。”
1年級1班班主任李雅告訴記者,寄宿制學校的開學第一課,主要是與家長溝通:如何幫助孩子盡快度過“斷奶期”。“孩子們每周回家一次,我建議家長們先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再問問住校期間生活得怎么樣,和小朋友交往得怎么樣,引導他們說一些學校里有趣的事情,及時給他們鼓勵和表揚。”“第一個月,我也會去宿舍和孩子們一起玩,玩起來孩子們才會分散注意力,不會執著于想家,減少陌生環境的恐懼感。”李雅說,給女生梳頭,給男生擦汗,和孩子們比賽喝水,這些生活小細節,都會讓他們不那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