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教育 > 教育資訊

      教師數字化轉型須破解三重障礙

      全面加速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我國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的必經之路。教師作為數字教育的實踐主體,能否率先實現數字化轉型,直接影響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結果。教師數字化既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隊伍現代化的關鍵特征,更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根基所在。從實踐來看,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是個持續、復雜、艱難的過程,教師群體面對數字化浪潮仍有諸多不適應,其數字化轉型面臨三重障礙,亟待尋求破解之道。

      一是觀念障礙。教育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國家重大戰略行動計劃,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師存在觀念固化問題。部分教師對于推進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存在抵觸情緒,擔心應用新技術消耗太多時間精力。部分教師對于數字技術引領教育變革的作用價值認識有限,不熟悉數字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場景與模式。部分教師不愿轉變教學理念與角色定位,依舊采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數字化時代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

      二是行為障礙。不少教師雖然對數字教育持積極態度,但在實踐中卻無從下手,主動性不強。一方面,教師無法有效應用新技術賦能學科教學。雖然有各種數字化教學公開課、示范課的觀摩學習機會,但由于限制條件多、門檻高,教師很難將相關技術、資源、活動、策略等遷移到自己的課堂。另一方面,教師面對眼花繚亂的數字工具、資源與平臺,容易產生“技術眩暈感”,進而衍生出技術使用焦慮、認知困境焦慮等負面情緒,阻礙數字技術的常態化應用。此外,教師數字素養發展的適應性支持服務還不到位,單靠有限的集中培訓或者專家進校指導,很難有效驅動教師行為的持久轉變與習慣養成。

      三是機制障礙。我國已建立較為完備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體系和校本考核機制,但從實踐來看,仍有一些機制亟待強化。例如,多部門協同機制尚不健全,電教、師培、教研等教師專業發展相關部門間缺乏整體統籌與調度,難以為教師數字化專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支持;教師數字素養考核機制有待改進,現有考核方式過分強調教師數字化技能評價,忽視了數字化應用成效的考核,導致不少數字化應用實踐浮于表面,難以為教育教學帶來實際價值。

      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是世界教育發展大勢。美國、歐盟、英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均高度重視教師數字化能力培養,普遍采用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的方式系統推進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比如頒布數字化標準、供給數字化資源、開展數字化培訓等。借鑒國際經驗,立足我國國情,瞄準問題所在,筆者提出促進我國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的幾項舉措: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規范引導。立足教育強國戰略全局,系統謀劃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各地應依據教育部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加快研制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總體方案,擘畫教師數字化發展愿景,明晰行動路線和關鍵任務,設定階段性目標,有組織推進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加強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過程的動態監測,客觀評估進展與成效。及時出臺教師數字化發展指南等引導性文件,幫助學校和教師規范開展各項數字化教育教學實踐。注重研判防范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可能引發的教育風險,推動綠色數字技術進校園、進課堂,營造健康安全的數字技術生態,為教師應用數字技術保駕護航。

      二是推進教師數字素養體系化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數字化教師隊伍,是一項長鏈條、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當前亟須構建一套完備的教師數字素養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體系。師范類高校要開發通用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的數字素養教育課程群,將數字素養達標考核納入人才培養計劃,讓每位師范生上崗前都具備扎實的數字化教學與班級管理能力。對于職后教師的數字素養培訓,各地需轉變培訓模式,避免給教師增加負擔,倡導輕負擔、極簡化、融入式的培訓;要高度聚焦教師實際需求,讓一線教師掌握實實在在的數字化技術,拿得起、用得慣,持續提升教師常態化開展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教研以及數字化評價的綜合能力。

      三是構建教師數字教研網絡。數字化教研既是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的任務,也是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的載體。各地要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教師研修資源與服務,推動教師積極參與集體教研活動。各地要高度重視區域數字化教師研修平臺的建設,搭建一體化、智能化、有活力的數字教研空間,各學科建立常態化的數字教研機制,加強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合作共享,打造區校聯動的協同教研網絡。各學校需加快改變傳統的以備課為主的經驗型校本教研模式,建立起以課堂教學數據與學生五育數據為基礎的診斷型校本教研模式,切實提高教研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四是提升教師數字化創新與研究能力。教育數字化沒有定式、沒有模板,未來數字教育的鮮活樣態一定是由一線教師群體攜手研究和創造出來的。一方面,要通過大賽、展評、觀摩等多途徑培植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引導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生成式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另一方面,需要重點培養各級各類教師的數字化教學研究能力。此外,教師需要具備技術倫理和隱私保護意識,開展符合規范的數字技術教學創新應用與實踐研究。

      五是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加強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力量、信息化企業以及學校之間的有效協同,建立“四輪驅動”的教師隊伍數字化轉型新模式。教育行政部門需按照精簡、統一、高效原則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促進教師數字化發展的配套政策,杜絕多頭管理,切實為教師減輕非教學負擔。社會層面需匯聚公益組織、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提供資金、場地、課程、師資等多維資源支持,共同承擔起教師數字化發展的重任,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教師成長的良好局面。企業需發揮技術研發優勢,整合平臺、資源和數據,為教師數字化發展提供好用實用易用的數字工具和技術支持服務。學校需進一步發揮主體作用,建立應用成效導向的教師數字素養考核機制,持續激發教師利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創新的內生動力,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現代化水平。

      (作者:楊現民,系江蘇師范大學智慧教育學院教授)

      • 相關閱讀
      • 在舞龍課上培養更多“龍的傳人”

        原標題:在舞龍課上培養更多“龍的傳人”踩著音樂鼓點,一條藍色長龍搖頭擺尾、游曳起舞。隨著學生們的動作、隊形變換,彩龍或翻滾,或騰躍,或盤卷,仿佛有了生命。表演高潮,一個學生扛起隊友,其他人則圍繞他們舞...

        時間:04-02
      • 各地教師數字化轉型的新舉措

        原標題:各地教師數字化轉型的新舉措樣本介紹:本研究團隊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文本分析與可視化的方式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教師教育部分。本調研以2024年全國31個�。ㄊ�、自治區)的地市級政府工作報告為研究對象...

        時間:04-02
      • 數字時代,怎樣成為智慧的教育者

        河南省濟源實驗小學的課堂上,數學教師范小楓正在用多媒體演示比薩斜塔、蠟燭、燈籠、筆筒等實物圖。屏幕上,長方形一次次旋轉形成不同形態圓柱體的過程,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面動成體”,連呼“神奇”�!斑@節課...

        時間:04-02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