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教育 > 校園

      隱于深山三十載,這位院士“大響”在祖國藍天!

      劉大響院士榮獲“首都敬業奉獻模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

      日前召開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動力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獲評“首都敬業奉獻模范”。

      隱于青山深處三十載,從建造中國的“爭氣臺”,到為國產飛機裝上強勁的“中國心”……敬業奉獻,正是劉大響院士從事航空發動機研究60余年、矢志不渝的信條。而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為祖國的航空事業奔走于大江南北。

      劉大響是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第一位工程院院士,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事業的開拓者,我國第三、四、五代航空發動機大型研究計劃的倡導人、組織者和技術負責人,主持建成我國首臺航空發動機高空試車臺,擔任殲20用第四代高推重比發動機首任技術負責人,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扎根山溝30載,為祖國造出“爭氣臺”

      劉大響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

      1962年,25歲的劉大響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位于遼寧沈陽的中國航空研究院606研究所,開啟了60多年的動力人生。

      20世紀70年代,國外嚴密封鎖“爭氣臺”核心技術。航空發動機“爭氣臺”一般指“高空模擬試車臺”,是一個能夠模擬發動機在空中飛行狀態的地面設備群。

      1970年,劉大響與所里300多位技術骨干來到川西北的崇山峻嶺中。此行,他們肩負一項艱巨使命——建造我國自己的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這一扎根就是30年。

      當時,高空臺被列為“緩建項目”,經費銳減,骨干流失,工程陷于停頓,形勢十分嚴峻。時任試驗研究室主任的劉大響身先士卒,帶領大家探索突圍之道。

      多年篳路藍縷,他帶領團隊突破了系統總體設計和調試、高空臺直排大氣試驗、高空模擬試驗、自動數據采集處理監控等核心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整體技術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臺,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0到1”的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大型連續氣源高空臺的國家。

      挺膺擔當,開拓我國第三代發動機的自主研制之路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在我國航空發動機研制初期,長期的測繪仿制思維,在某種程度上阻礙和束縛了自主發展。

      劉大響提出,我國航空發動機必須要從“測繪仿制”走向“自主研制”,實施高推發動機預研是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的必經之路。他提出“在高推預研基礎上開展三大高壓部件、核心機和驗證機自主研制”三步走的發展思路,并主持完成了高推預研50多項關鍵技術研究。

      面對經費不足、七級高壓壓氣機轉速不足等問題,劉大響不斷爭取、大膽實驗,始終堅守在一線崗位。1990年,七級壓氣機上臺開車試驗時,劉大響對團隊成員說:“你們大膽干,如果出了事故,我是第一責任人!”,勉勵大家不要有后顧之憂。

      此外,他還親身參與了中推核心機總體方案設計和技術參數協調,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第三代中等推力發動機核心機,比原計劃提前7個月達到設計指標。正是十年如一日的高推預研工作,為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此,劉大響總結道:“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夯實了基礎,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1988至2000年,劉大響擔任技術負責人,主持完成我國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高推重比發動機的論證和立項,完成總體技術方案設計和三大部件試驗研究。他抓住高空臺對比標定的難得機遇,積極推動開展發動機研究的國際科研合作,擔任中方總設計師,提出“統一指標、并行設計、交叉評審、多輪逼近”的合作新模式。

      經歷30多年努力拼搏,我國已研制成功中等推力和大推力兩型第四代發動機,成為世界上同時擁有重、中兩型四代動力的兩個國家之一。

      身體力行,為人才培養和航空強國事業貢獻力量

      “我們大學的目標就是培養人才。人才最重要的是道德,其次要‘說到做到’,既要有思想,又要有行動,努力為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眲⒋箜懻J為,動力要過關,人才最關鍵。近年來,他指導的多名研究生都已成長為各院所主要技術負責人。

      2013年,他與北航陳光教授、陳懋章院士各捐資50萬元,共同發起設立航空強國“中國心”教育獎勵基金,主要用于獎勵國內高校航空動力專業優秀青年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其中,10余位獲獎者多年來已成為行業領軍人才。

      劉大響在接受采訪時常說:“我是屬牛的,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揚鞭自奮蹄�!彼恼Z年輕一代,要熱愛航空航天事業,仰望星空,放飛夢想,腳踏實地,砥礪向前。

      為使國產飛機都能裝上健康強勁的“中國心”,他表示,愿在有生之年,繼續為航空發動機“鼓與呼”,繼續為通用航空和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而奔走,矢志不渝貢獻力量。

      • 相關閱讀
      • “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2024新春系列活動收官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郝孟佳)2024年春節期間,中國音樂學院全力推出“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品牌系列演出活動�;顒影�4場現場音樂會演出、9場電視臺與網絡音樂會播出、6場公共文化服務演出和...

        時間:02-28
      • 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9.4萬件

        本報北京2月27日電(潘旭濤、楊林娜)國家知識產權局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有關進展。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專利轉化運用的重要力量。...

        時間:02-28
      • 揚州大學實踐團隊入企調研增學識

        原標題:揚州大學實踐團隊  入企調研增學識圖為揚州大學“智造強國夢,訪企增學識”實踐團隊成員正在走訪企業。受訪者供圖“我們組織團隊成員按照調研提綱和調研表欄目,向企業相關負責人逐項問詢并記...

        時間:02-28
      • 筑好暖心巢 引得鳳來棲

        原標題:筑好暖心巢 引得鳳來棲日前,《西南交通大學誠聘英才》等文章在該校師生的朋友圈頻繁“刷屏”。自2023年11月發布“求賢榜”以來,截至今年1月中旬,西南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西南交大)已收到簡歷...

        時間:02-28
      • 國家知識產權局:從源頭做優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增量

        原標題:從源頭做優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增量截至2023年底,我國國內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9.4萬件,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2.9萬件,合計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1/4�!暗瑫r,高校及科...

        時間:02-28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