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反潛能力相當低下,僅有五艘“Petya”級護衛艦和大約10艘“特朗圖爾”(Tarantul)級輕巡洋艦,且都缺乏艦載傳感器與艦載直升機。不過,河內正在獲得兩艘俄制“獵豹”級護衛艦。而且,這兩艘護衛艦有可能會配備探測范圍得到拓展的“OxTail”聲納。雖然這些護衛艦不會搭載直升機,但它們將會配備與印度驅逐艦相似的重量級魚雷系統和普通的火箭發射裝置。僅兩艘護衛艦并不能提供多少“藍水”反潛艇能力,但河內的側重點是保護自身海上利益,這兩艘即將于明年入役的護衛艦將是河內為實現這一目標朝正確方便邁出的一步。
解放軍新型戰艦編隊實戰演練
臺灣海軍計劃更新配備有拖曳陣聲納的戰艦
此外,需要具備“藍”水及“棕”水的潛艇戰能力還有臺灣地區海軍。當前,在中國大陸試圖統一臺灣的情況,臺灣地區需要確保其海上交通路線的安全。其中,Keeling級驅逐艦(前“基德”級)配備有拖曳陣聲納、作戰管理系統和重型直升機。此外,“成功”級、“康定”級以及“諾克斯”級護衛艦則增強了海軍以及所有具備拖曳陣聲納并且適于執行藍水任務的部隊的能力,但這之中只有“諾克斯”級護衛艦配備有主動式傳感器。雖然“諾克斯”級護衛艦只能搭載輕型直升機,但“康定”級護衛艦卻安裝有全套作戰管理系統,其他護衛艦使用的則是戰略數據處理系統。當前,雖然臺灣海軍已經確定了更新這些艦船的日期,但是卻未決定如何以及用何種艦船來進行替換。
文章稱,除臺灣地區外,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海上交通線也遇到了威脅,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兩國只能將多用途戰艦作為主要水面戰艦使用。當前,澳大利亞正在升級其“安扎克”級護衛艦,為其配備新型作戰管理系統、MU90輕型魚雷以及“海鷹”重型直升機,以增強這些護衛艦的反潛戰性能。然而,即使在大約14年后,仍然有人懷疑這些相對較小的戰艦是否具備開展“藍水”反潛戰行動的能力。同升級后的“阿德萊德”(Adelaide)級護衛艦一樣,這些護衛艦都缺乏遠程傳感器,而且即使像“海鷹”這樣優良的直升機也無法彌補反潛戰中這一重要缺失。受此影響,澳大利亞政府已于日前宣布將用24架最先進的海上直升機替換舊式“海鷹”直升機,這些新直升機要么是NHI公司的NF90直升機,要么是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的MH-R60。
過去60年間,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和新西蘭皇家海軍的全面戰略一直都是以與美國海軍之間的行動為基礎,至于反潛戰方面,兩國都將采用美軍戰艦的技術優勢,比如美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DDG51),該級驅逐艦擁有全方位的作戰管理系統和傳感器,而擁有這些系統便能應對潛艇威脅。事實上,由澳國所研制的“霍巴特”(Hobart)級防空驅逐艦原型——西班牙的“艾爾瓦洛·迪巴贊”(AlvarodeBazán)級驅逐艦擁有與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相似的性能,因此“霍巴特”級驅逐艦可能也會具備強大的反潛戰能力,這種能力可能源自于包括拖曳陣聲納在內的超級綜合聲納套件。此外,據當前情況推測,澳大利亞政府或許強行啟動一個反潛直升機項目,盡管這并不包括在澳大利亞國防部的當前計劃中。
文章最后指出,地區反潛戰能力具有極強的局部性,其只限于沿海海域及其鄰近地域。目前,亞太地區似乎只有日本、韓國或許還有印度具備了憑借自身資源(包括遠程海上巡邏艇)開展“藍水”反潛行動的能力。不過,利用反潛部隊保護海軍特遣部隊的需求,將會減少可用于保護商船免于遭受潛艇攻擊的戰艦的數量。因此,那些未能吸引歷史教訓的部隊,注定會重蹈覆轍,無限的潛艇戰只會讓日本瀕臨崩潰。在當前水下力量日漸增長的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變得更大,而且盡管反潛戰中可能會出現自動控制或遙控平臺,但這些平臺不但需要以有人駕駛的戰艦為基礎,而且還需要大量此類戰艦以應對來自水下的威脅。因此,該地區仍需對潛艇威脅和應對措施重新進行評估。(編譯: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