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朝鮮周刊》5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威脅論沒有歷史依據
翰林大學政治行政系教授李相成指出,從歷史來看,中原安定時,朝鮮半島幾乎沒有戰爭;中華帝國風雨飄搖或者分崩離析時,朝鮮半島的噩夢就開始了。歷史上發生的蒙古侵略、壬辰倭亂、韓日合并等外敵對朝鮮半島的入侵,不是發生在掌握中原的中華帝國強大時,而是蒙古、日本等覬覦中原的邊疆新興勢力崛起之際。這是李相成在其著作《東亞的戰爭與和平》中所闡述的“中國威脅論沒有根據”的觀點。
“中國威脅論”的邏輯是中國富強即意味著攻勢擴張主義,這一邏輯來源于一個概念錯誤。事實上,對朝鮮半島來說,中華勢力惡化往往是更致命的安保威脅。討論朝鮮半島與中國間的戰爭與和平問題,應著眼于中國大陸內部的多個行為人間的相互作用。僅從凝聚成一體的 “中國”這一行為人力量的強弱來分析,是沒有說服力的。
自從8世紀中華圈力量稱雄以來,朝鮮半島經歷戰亂是因為北方游牧民族勢力興起。13世紀蒙古對朝鮮半島長達30年的侵略以及17世紀中葉后金和清朝兩次侵犯,都發生在中原政府衰微之際。20世紀90年代,“中國威脅論”在美國迅速抬頭。后來,源自美國的“中國威脅論”幾乎被韓國人不加任何批判地完全接受。隨著美日不斷強調中國是安全威脅,“中國威脅論”成為韓國媒體和知識階層的主要爭論內容。在經濟親華與政治軍事威脅論的矛盾中,韓國人對東亞的認識日益混亂。而韓國的企業家則開始將中國視為韓國繁榮不可或缺的支柱。韓國審視中國的學界視角和想象力卻依然未能擺脫冷戰時期的單一性,對此我們要反思。(作者崔準錫,張尹珠譯)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時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