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 臺灣《中國時報》11日刊文說,最近大陸解放軍演習頻繁,這只是開始。軍事觀察家指,今年是解放軍按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施訓的第二年,外界除關注后續發展,不宜做過早和過多解讀。
文章摘編如下:
最近大陸軍隊演習頻繁,這只是開始。軍事觀察家指出,今年是解放軍按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施訓的第二年,外界除關注后續發展,不宜做過早和過多解讀。
美韓演習上月底結束。英國BBC中文網昨日披露,美國準備在南海與越南舉行軍演,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也參加演習,為慶祝美越建交十五周年。外界普遍認為,此舉將進一步刺激南海爭端。
熟悉解放軍事務的觀察家指出,最近解放軍的演習并未出現“異常”舉動,基本按綱施訓;官方媒體有一些針對性報道,但都是一種“表態”,而演習地區多以近岸或近海為主,要不然就是國土防空演練,采戰略守勢。
特殊的例子在今年三月中旬,北海艦隊實施遠航訓練,從青島到南沙,往返萬里之遙,途中進行通訊和后勤等新的試驗,目的是使艦隊的遠海機動訓練常態化。軍事觀察家說,中國海軍有“蓄勢待發”之心,但決非與美軍爭鋒,而是要求美國對其主權的尊重。
按往例,解放軍從年初到夏季以各單位分練為主,八月進入合練階段,今年七月起還出現多次“首次”演習,以跨區機動演練為主,著重戰備保障的測試,是軍隊建設的必然延伸,與其說對外,不如說是強己。
今年各種演習頻繁的另一個主因是,解放軍頒布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今年進入第二年。去年八月之后,解放軍幾次大型跨區實兵演練輪番上陣,均具檢驗性質,估計今年八月以后亦復如此。
專家指出,解放軍訓練大綱歷經多次調整,內容參考當時國際形勢和軍事變革;新版本中,訓練內容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為主,整合難度勝于往年,且無實戰條件,只能透過各種演習累積經驗。
故此,今年的演習格外重要。去年是新訓大綱施訓的第一年,多少有些嘗試性質,今年不同,是要驗證新訓大綱,并掌握部隊應用的能力與方法。
萬一遇到別國軍事挑釁,軍事觀察家研判,中國肯定不會示弱,但行動不會過激;手段也不限于軍事,外交和經濟的選項不少,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綜合展現,才是大國博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