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坤站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自己的青銅腳印錄上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75周年紀念日,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大屠殺幸存者之一、89歲的曹志坤。該報文章引述曹志坤的話稱,“我不想刻意去回憶這段痛若的歷史,雖然75年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希望世世代代的可以傳承歷史、銘記過去。勿忘國恥!”
文章摘編如下:
“都75年了,日本還不道歉,也不賠償。這場慘劇給我帶來了一輩子的傷害……我還能等多久?”今天(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5周年紀念日,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經歷那場慘劇的幸存者已紛紛作古,大屠殺幸存者之一、89歲的曹志坤思路依然清晰,他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也會在有生之年,向更多人講述這段中國人受屈辱的歷史。
健在幸存者不足200人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中,至今仍健在的已不足200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告訴記者,為了盡可能保留這段歷史,他們現正“搶救性地”進行幸存者口述史調查。
記者日前抵達曹志坤老人家,老人很健談,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老人講述了當年在南京溧水縣遭日本飛機轟炸掃射受傷的經過:“我清楚記得那是1937年農歷十月廿七(公歷11月29日)中午,我14歲上小學四年級,因為學校停課,我在橋上擺攤做生意。突然聽見轟鳴聲,我抬頭看見6架飛機,前面三架是銀灰色的,后面三架是深灰的。我當時還講了一句,是不是我們中國飛機在追日本飛機?話音剛落,飛機上的炸彈就炸開來了。”
周圍是死人,只有我活著
為躲避轟炸,曹志坤拼命往城墻邊跑,這時敵機丟下炸彈并用機槍掃射,周圍的人一排排倒下,他也中彈了,左腿更被子彈打穿。“其實我腿、腰、頭都中彈了,但最厲害的就是我的左腿中彈,當時的感覺不是疼,感覺一股滾燙的熱量順著血淌下來。頭上血淌下來的時候,因為炸彈炸起的灰塵就變成紫血了。”
被炸傷后,曹志坤爬到河邊,又被持續的氣浪掀至河里。“我不知道我中槍后怎么辦,旁邊的人被炸得四肢都沒有了,嘴還在嗷嗷地叫,可喊著喊著就沒有聲音了。廢墟之中周圍都是死人,只有我一個人還活著,飛機也飛走了。”這時候,父親及時趕到,把他撈起背回家,“當剪開我的棉褲時,里面血肉模糊,左大腿僅有兩層皮肉相連,全部都是碎骨。把骨頭撿出來之后,血依然不止,父母就用煤油為我洗傷口。”此時,曹志坤和他的家人都還不知道,侵華日軍正大舉進攻南京,更大的屠殺還在后面。
傷口多年不愈 傷痛伴隨一生
曹志坤后來被轉移到了鄉下。走到半路就借百姓的家休息,這家人看見受重傷的曹志坤怕他死去不吉利,不讓他進去,父母向人磕頭,在廚房讓他睡了一宿。后來,怕日軍再次殺戮,一家人在溧水平山頭上搭了個小棚子住進去。為了生計,父母要出去做生意。
不久,傷口大面積化膿,爛成一個大窟窿,曹志坤用手從里面摸出了14塊碎骨。多年后,他的傷口又一次化膿,再從里面取出6塊殘骨,現保存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