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前期,中日交往實際上進入了半官半民階段,恢復日中邦交已為期不遠。但恢復邦交,必然要對戰后日本賠償問題作出決定。隨著邦交正�;瘯r機的成熟,戰爭賠償問題又一次擺在中日兩國政府的面前。中國政府放棄1200億美元國家間的賠償要求。1952年4月27日,臺灣當局與日本簽訂所謂的“日華條約”,雙方宣布“結束戰爭狀態”,建立所謂的“外交關系”,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給予了強烈的譴責。而此時,中國大陸與隔海相望的日本的關系還處于冰凍期。日本政府追隨美國采取敵視新中國的政策,為實現中日邦交正�;O置了不少障礙。隨著民間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到60年代前期,中日交往實際上進入了半官半民階段,恢復日中邦交已為期不遠。但恢復邦交,必然要對戰后日本賠償問題作出決定。在這一問題上,我國領導人表示了向前看的姿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將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中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70年代初,由于國際戰略格局發生變化,美國外交政策實施了兩項重大轉變:一是美國承認中國并對建立外交關系進行談判;二是征收10%的進口稅,主要目的是打擊日本,同時停止美元和黃金的兌換。這兩項與日本關系極為密切的政策出臺,美國人事先卻沒有打個招呼,而是以一種突然襲擊的方式,狠狠打擊了精神上毫無準備的日本。這一切大大刺激了日本政界。他們不能不反躬自問,對華政策上緊跟美國是否做錯了。不久,不得人心的佐藤政權垮臺,田中角榮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田中就職后立即宣布把日中邦交正�;鳛樽约旱氖滓蝿�。隨著邦交正�;瘯r機的成熟,戰爭賠償問題又一次擺在中日兩國政府的面前。在田中訪華之前,他曾表示,如果對方提出賠償,只要數額適當,他打算賠!1972年7月以后,中國為實現與日本邦交正�;M行積極的準備,周恩來總理就放棄戰爭賠償問題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復以前,臺灣的蔣介石已經先于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黨的肚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第二,日本為了與我國恢復邦交,必須與臺灣斷交。中央關于日本與臺灣的關系,在賠償問題上采取寬容態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們。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對華賠償,其負擔最終將落在廣大日本人民頭上,這樣,為了支付對中國的賠償,他們將長期被迫過著艱難的生活。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與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愿望。周總理的態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博大襟懷,也代表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寬容大度和長遠眼光。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發表了《日中共同聲明》,中日兩國簽訂了《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同年10月23日生效。二戰結束后,蘇聯從德國獲得12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猶太人從德國獲得600億美元的賠償。而中國政府從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愿望和長遠利益出發,放棄了賠償要求。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政府雖然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即放棄了1200億美元國家間的賠償要求,但是,就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行的賠償要求———1800億美元的國民賠償要求,中國政府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宣布予以放棄。這種對受害賠償要求的保留,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符合國際法的向日本提出受害賠償的機會。(軍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