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科學 > 待解之謎

      童年不快樂老來心事多 女性影響尤為明顯

      童年不快樂老來心事多 女性影響尤為明顯

        提到童年,大部分人會把它與純真、美好聯系在一起。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童年不快樂的人,步入中年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而這種長期影響在女性身上尤為明顯。

        對女性影響尤為明顯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隨訪377名平均年齡42歲的成年人。后者自7歲開始參與研究,現在均超過40歲,7歲時接受多次有關情感行為的測試,以評估他們的悲痛傾向、注意力和不當自我調節程度。

        研究對象在40歲左右接受體檢。研究人員采用常用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標準對他們進行評估,在綜合考慮多個可能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后發現,童年時心理壓力程度高低與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之間存在關聯。

        40歲左右的成年人如果童年時就處于壓力大、多挫折等不快樂環境下,未來10年中風、心臟病發作的幾率女性從3.2%增至4.2%,男性從7.3%增至8.5%。

        研究還顯示,童年時心理壓力大、負面情緒多,比如易沮喪、易怒、急躁等,中年時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17%,女性則增加31%。

        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研究負責人艾利森阿普爾頓的話報道,這項研究旨在探尋持久性的壓力刺激是否會造成健康失調。

        “我們知道持續性痛苦會導致壓力調節功能失調,這正是我們研究的重點。”阿普爾頓說。

        幼年受呵護 成年較健康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積極情感因素,發現童年時受到更多呵護及關注的孩子,中年后整體健康狀況要好一些,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偏低。

        研究報告由最新一期《流行病和公共衛生雜志》月刊發表。

        阿普爾頓說,目前的研究成果只能作為初步結論,未來需要更深入研究才能弄清在心理因素與健康之間發揮作用的生理機制。

        英國心臟基金會工作人員莫琳塔爾博特說:“我們小時候所養成的行為習慣常常為日后生活習慣定下基調,所以在鍛煉身體和均衡飲食方面對孩子施教是個不錯的開端。”

        “父母可采取積極措施來保護孩子未來的心臟健康。”

      • 相關閱讀
      • 專家解讀: 非油炸食品中也含反式脂肪酸嗎?

          近日,記者選取部分反式脂肪標稱為&ldquo;0&rdquo;的膨化食品跟隨實驗人員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均超過了規定的0.3g/100g反式脂肪零界限值,非油炸型膨化食品中同樣也含有反式脂肪。專家為此提醒,反式脂肪酸引發心...

        時間:02-05
      • 破解非吸煙女性患肺癌之謎

          昨天是&ldquo;世界癌癥日&rdquo;,今年的主題是&ldquo;你了解癌癥嗎&rdquo;。近日,由我國肺癌研究領軍人物、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教授參與指導的關于&ldquo;亞洲非吸煙女性肺癌患者的新易感基因位點&rdqu...

        時間:02-05
      • 美國心理學家稱人類將不會再有第二個愛因斯坦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迪恩-基斯·塞蒙頓(Dean Keith Simonton)在《自然》雜志上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認為人類已經不太可能再次產生像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這樣的天才大師了。...

        時間:02-0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