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科學 > 待解之謎

      報告稱近七成APP抓取用戶隱私

      報告稱近七成APP抓取用戶隱私

        昨日,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報告當中的一組數據顯示,66.9%的智能手機移動應用(APP)在抓取用戶隱私數據,其中通話記錄、短信記錄、通訊錄是隱私信息泄露的三個高危地帶。技術人員分析稱,部分智能手機若自行刪除APP,還需下載第三方軟件。

        報告稱高達34.5%的移動應用有“隱私越軌”行為,即在與APP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情況下,獲取智能手機用戶的敏感個人信息。

        通話記錄、短信記錄、通訊錄是隱私信息泄露的三個高危地帶。具有讀取通話記錄行為的移動應用當中,高達73.1%為越界抓取。也就是用戶在使用該應用的各項服務功能過程中,即便不用到此項通話記錄獲取功能,而這些APP卻在源源不斷地抓取用戶的通話記錄。

        報告還顯示,Android手機中只有兩成具備root超級用戶管理權限。技術人士對記者解釋,擁有root權限,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刪除系統內置程序或者刷第三方ROM。沒有root,“如果想要自行刪除,還需下載具有相關功能的第三方軟件。”

        記者查看新浪微博、微信在Android系統的訪問權限發現,二者權限均包括通訊錄、通話記錄、GPS位置、短信和彩信、檢索當前運行的應用程序等等。

        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專家陸兆華表示,一般來講,通過病毒、廣告插件以及APP“隱私越軌”所獲得隱私信息的用途大都與商業有關。如針對本機手機號、通訊錄、軟件列表、瀏覽器收藏夾等進行數據售賣。

      • 相關閱讀
      • 報告顯示:安卓300款應用六成泄露用戶隱私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日前發布的報告表明,由于各個應用商城運營方缺乏有力的程序安全審查機制與檢測手段,以獲取用戶隱私信息為目的的程序大量涌現,有可能導致大量用戶隱私泄露。該研究團隊抽查安卓系統...

        時間:08-28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