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黃浦區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復旦大學“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林某雖被警方帶走,但事件似乎并未因此平息,仍然迷霧重重。
劇毒的二甲基亞硝胺
導致復旦研究生黃洋中毒的物質初步確定為N-二甲基亞硝胺。有研究表明,N-二甲基亞硝胺不僅可以導致肝臟功能衰竭,而且可以在數小時后引起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大量減少,導致凝血障礙,引起血管內播散性凝血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癥狀。
“這種物質的毒性非常強,常常用于醫藥以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實驗動物中人為制造肝損傷的模型,較小劑量的長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風險。普通醫院并無庫存,一般由課題組購買。”據國家安監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主管醫師陳金合介紹,N-二甲基亞硝胺主要是從工業過程的副產物或者輔料提純出來的,屬于精細化工品,本身是一種淺黃色液體,純度高的是無色的,它在水、醇類中的溶解性都非常好,所以放到飲用水里看不出來,不會分層,但會有比較弱的臭味。
合格的飲用水應該無色、透明、無異味,沒有肉眼可見物。顏色發黃、渾濁、有絮狀沉淀或雜質,有異味的水一定不能飲用。“當飲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時,有關單位或責任人應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警惕重金屬慢性中毒
在科學水平迅猛發展的今天,你想不和化學品、重金屬打交道幾乎是不可能。重金屬一般是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屬,約有45種。其中一部分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鐵、錳、銅、鋅;但大部分重金屬如汞、鉛、鎘等并非生命活動所必需,而且所有重金屬超過一定濃度都對人體有毒。這些重金屬一旦通過飲水、飲食、呼吸或是直接接觸的路徑進入人體,不再以離子的形式存在,而是與體內有機成分結合成金屬絡合物或金屬混合物,從而對人體產生危害。
研究表明,體內如果有過量的鉛,在不繼續接受鉛污染的條件下,骨骼內的鉛也要經過20年才能排除一半;而人體內鎘的生物半衰期也有20—40年。因此,即使人們吃的食物里重金屬含量沒有高到讓人急性中毒的濃度,如果長久接觸或者誤食某一種重金屬,體內濃度還是會越來越高,當負荷積累到一定濃度時,就表現出慢性中毒癥狀。因此,重金屬中毒損害機體器官往往是不可逆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郝鳳桐介紹,在醫學實踐中,能夠看到一種毒物因接觸劑量、接觸方式不同而導致不同的中毒表現特征;另一方面不同的毒物也能導致極為相似的中毒臨床表現;這是中毒醫學病因學診斷的難點之一。盡管早期診斷、爭取以洗胃的方式早期清除毒物,以合理的方式及早進行血液凈化,但一旦致死劑量的毒物進入人體并顯現毒性效應,基于劑量—效應關系的普遍規律,現代醫學也回天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