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科學 > 動物世界

      白令海優勢浮游生物種類變化巨大

      白令海優勢浮游生物種類變化巨大

        近日,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岡山大學和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從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連接北冰洋和北太平洋的白令海東部大陸架海域中優勢浮游生物的種類發生了巨大變化。該研究成果被認為是全球變暖影響海洋環境的一個例證,并證明了全球變暖影響已經波及海洋生態系統的基礎層級。

        白令海是鮭魚和海蟹的優良漁場,支持這個地區出產豐富水產資源的就是浮游生物,特別是具有二氧化硅外殼的硅藻。硅藻是這一海域的浮游生物優勢種,位于整個食物鏈的最底層。但是,1997年人們通過衛星搭載的用于監視海洋顏色變化的傳感器觀測時發現,在白令海東部大陸架地區,出現了另一種具有碳酸鈣外殼的浮游生物球石藻的不定期大幅度暴發情況,有的年份的大暴發甚至持續幾個月。

        球石藻是一種通常生活在亞熱帶地區鹽類營養物含量低和光環境比較穩定海域的浮游生物,而在氣候惡劣、鹽類營養物充足的白令海海域,以往還沒有觀測到球石藻的大暴發。為了調查球石藻大暴發的原因,日本研究人員在白令海東部大陸架地區的12個地點采集了海底堆積物。分析結果顯示,球石藻大暴發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后期,而1976年至1977年整個北太平洋中高緯度地區曾發生過大氣循環與氣溫的劇烈變化,包括白令海在內的北太平洋東部高緯度地區一度氣溫上升,球石藻開始大暴發就與此有關。

        研究人員還發現,雖然白令海海域在上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也曾出現過溫度上升現象,但當時并沒有發生過球石藻的大暴發。此外,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白令海的北部海域也開始出現了球石藻暴發現象。

        研究人員認為,球石藻的暴發源于在白令海的部分海域已經形成了適合其生長的環境,即海洋表面穩定的光照條件和鹽類營養物含量低,而這很可能與近年來因氣候變暖引起的北冰洋海域海冰融化導致光環境發生變化有關。

        此外,氣候變暖導致大氣與海洋之間的水循環更加活躍,其結果也可能會導致包括白令海在內的亞寒帶地區海洋出現低鹽化現象。研究人員稱,氣候變暖導致海洋表面溫度上升和低鹽化,這妨礙了海洋表層附近的上下水層運動,這樣海洋底層向表層輸送鹽類營養物的功能變弱,更適合貧鹽類營養物環境的球石藻也就在白令海這樣的地區出現了大暴發的情況。(新華網)

      • 相關閱讀
      • 嚙齒類動物可傳播植物種子

        科研人員發現,長毛的猛犸可能滅絕了,但是曾經養活了這些大型動物的植物存在了下來,而這歸功于由嚙齒類動物的偷盜而導致的種子的傳播。...

        時間:07-23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