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科學 > 科學探索

      南極誕生新中國奇跡記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

        4月9日,上海吳淞邊檢民警向進入祖國領海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揮手致意。

        當日,“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抵達上海長江口錨地,標志我國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圓滿完成。據悉,此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號在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南極內陸考察站昆侖站,在南極冰穹A地區進行了雪冰采樣、天文觀測、基礎測繪考察,完成了南極下坡風結構現場觀測試驗。“雪龍”號返航途中曾到我國臺灣高雄港與臺灣同胞進行交流。新華社記者陳飛攝

        新華網上海4月10日電題:神奇的南極誕生新的中國奇跡——記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

        新華社記者劉奕湛

        南極,一片讓人向往的圣潔土地,充滿了神奇。這里有壯美的冰山、亙古不變的冰原和美麗可愛的動物,當你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心靈無不受到極大的震撼,讓你深深牢記在這里的分分秒秒。在過去的173天里,新華社記者跟隨中國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經歷了種種困難與挫折,亦見證了昆侖站的建成,感受到以“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為核心內涵的南極精神的深意。

        由于中國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是以往歷次考察隊當中任務最重、搭載人數最多、裝卸物資量最大的一次南極考察,“雪龍”號較以往提前了1個月的時間啟航前往南極。2008年10月20日,承擔著建設中國首個內陸科學考察站“昆侖站”任務的中國第2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從上海啟航前往南極中山站。

       �。矗岸嗝瑔T在船長王建中的帶領下一路上精心呵護和駕駛著“雪龍”號來保障考察隊圓滿完成任務。一路上,一切都是那么的順利,比計劃提前2天到達南緯68度52分10秒,南極中山站以北57公里外的普里茲灣固定海冰外緣。就在這里,一道天然屏障橫在了“雪龍”號的前方,這道屏障讓“雪龍”號遭遇了我國南極科考以來最嚴重的“阻撓”。復雜的海冰讓“雪龍”號舉步維艱,最艱難的時候一天僅僅前進了60米的距離。

       �。玻埃埃改曛猩秸镜貐^降雪量大大超過往年,僅11月份降雪天數多達23天,高出歷年1倍以上。連日來,大風降雪天氣交替出現,幾場強降雪后,接岸海冰覆蓋了厚達70厘米的積雪,厚厚的雪就像一床棉被一樣“保護”著海冰,這不僅增加了“雪龍”號破冰的難度,還為判斷海冰狀況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持續惡劣的天氣使得直升機吊運作業無法開展,卸貨工作一度滯后了21天。

        為了盡早抵達中山站,船長王建中就把駕駛臺當成了自己的宿舍,在“雪龍”號破冰最艱難的階段,他幾乎全天守在駕駛臺,拿著望遠鏡緊緊地盯著海冰,親自掌舵駕駛“雪龍”號破冰。這期間,如何保證“雪龍”號保持最大的動力沖破海冰,對輪機部的船員們是一個大考驗,但是從正面撞擊容易楔入冰中,好比釘子插入木塞,而破冰速度過大使得船體進冰容易、后退困難,頻繁的大功率后退對雪龍船螺旋槳尾軸造成極大的負擔�?偨Y了多次卡船經驗之后,“雪龍”號采取了同時開辟兩個航道前后推進的破冰辦法,如人挪步,左右兩個航道交替前行。22日在全體船員艱苦卓絕的努力下,終于走出這條3.7公里寬的冰塊重疊帶。在最大馬力的支撐下,“雪龍”號的“胃口”也相當驚人--1天就消耗了近50噸油!

        第25次南極考察隊領隊楊惠根說:“更為嚴重的是,這一季節的雪面融水和高溫海水同時加速了海冰的消融過程,經考察隊專門組織的冰上探測結果顯示,中山站向外的海冰全為濕海冰,海冰強度大大降低,這大幅增加了考察隊冰上卸貨作業的安全威脅和風險。”

      • 相關閱讀
      • 美國科學家拼接出迄今最詳細地球真彩照(圖)

          [導讀]美國科學家和繪圖人員利用成千上萬張從太空拍攝的地球圖像并綜合大量的衛星對地觀測數據,拼接出迄今最詳細的地球真彩照�! ◎v訊科技訊(編譯/嘟嘟)據英國《電訊報》報道,美國科學家和繪圖人員利用成千上...

        時間:03-23
      • 美研制家用微型電站或掀起家庭供能革命

          新浪環球地理訊北京時間2月26日消息據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致力于發明燃料電池的美國清潔能源公司BloomEnergy表示,在24日揭開面紗的迷你冰箱大小的家用微型發電站BloomBox,可在十年內為美國家庭提供廉價、環...

        時間:03-23
      • 美科學家發現“長生不老”妙方

          [導讀]目前,科學家通過老鼠實驗發現一種奇特的老鼠抗衰老方法,對衰老期老鼠注入青年期老鼠的血液,能夠起到恢復活力的功效�! ◎v訊科技訊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日前,美國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

        時間:03-23
      • 馬爾代夫擬建漂浮島來自救應對海平面上升

          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正日益威脅馬爾代夫群島,這個美麗的島國未來或將被海水淹沒。為應對這一危機,日前馬爾代夫政府同DutchDocklands公司簽訂了一項協議,后者將為馬爾代夫建造出幾座漂浮式島嶼,島嶼...

        時間:03-23
      • 來自1000萬年前的笑聲:笑并非人類獨有特征

          騰訊科技訊據國外媒體報道,笑是所有人都會做的一件事,而無論其種族、文化、語言,甚至宗教&mdash;&mdash;那就是笑。新的研究表明,在距今1000萬年到1600萬年前,人與類人猿最后的共同祖先也會笑,至少在胳肢它...

        時間:03-23
      • 科學家稱100億年前宇宙災變致星系停止生長

          這張藝術概念畫顯示了大量能量從一個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里傾瀉出來�?茖W家認為,從這種黑洞逃逸出來的碎片或者死亡恒星產生的強風生成的大量能量,驅散了恒星形成所需的氣體,導致星系停止生長�! ⌒吕丝�...

        時間:03-23
      • 科學家稱虎鯨殺人源于“心理問題”

          上周,美國奧蘭多海洋世界(SeaWorldOrlando)發生罕見慘劇,一位資深女訓練員在觀眾面前被一條相處多年的雄性虎鯨拖入水底溺斃。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F在,科學家解釋說,這是虎鯨的&ldquo;心理問題&rdquo...

        時間:03-23
      • 高超聲速技術引領航天運載器的革命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是高超聲速技術的最早倡導者之一。他在194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ldquo;論高超聲速相似律&rdquo;中,首先采用Hypersonic這個詞來表示高超聲速,即飛行M數大于5的飛行,后來這個詞就在全世界...

        時間:03-23
      • 動物世界中的“蝸居”:蓑蛾幼蟲外殼像鳥糞

          本周,溫總理和網民的對話讓&ldquo;蝸居&rdquo;再次成為熱詞。下面,我們就以一組圖片,帶大家體會一下動物世界中&ldquo;蝸居&rdquo;的滋味吧!  蝦虎魚  一只蝦虎魚(Gobyfish)躲在珊瑚形成的洞中。蝦虎魚就...

        時間:03-23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