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0日報道,科學家在對火星懸崖掉落巖石的遺痕進行研究后,發現了火星近期發生地震的證據。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確實發生了火山地震,這顆紅色行星仍可能存在活躍的火山活動,這將為液態水的存在創造條件。相關研究將發布在23日出版的《地球物理學研究雜志—行星》上,其由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主辦。
基于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HiRISE)拍攝的火星景觀圖像,研究小組檢查了科伯洛斯槽溝附近的巖石。這個槽溝由該區域的斷層導致板塊分裂產生的一系列半平行的裂縫形成,它橫跨了一個年齡僅為幾百萬年的年輕火山的熔巖表面。通過分析一部分從火星懸崖上跌落的巖石在粗粒土上留下的痕跡,并將這些巖石的掉落模式與2009年意大利地震產生的石塊移動和斷層進行對比,科學家斷定是地震活動促成了巖石崩落。因為此次發現的火星的移動模式與因冰層融化而沉積的巖石分散模式不符,后者正是火星巖石散布移動的另一種途徑。意大利地震后,巨石落在距震中約50千米的地點,由于火星地震散布的巖石區域可延伸至200千米,科研人員估計該地震的強度很有可能大于7級。
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的地質學家杰拉爾德·羅伯茨表示,拍攝到的火星圖片囊括了直徑從2米至20米的巖石,巖石的尺寸和數量沿位于斷層的中心點以100千米為半徑而減少。羅伯茨說,這與巖石是由地面震動而松動的假設一致,而火星地震的強度則沿震中層級遞減。
同時,通過檢查巖石掉落在火星表層塵土上的留痕,科學家斷定這些地震應該發生于近期,因為火星上的風還未抹去這些巖石遺留的痕跡。事實上,火星上的遺痕通常很快就會消失,例如漫游車的留痕就可在短短幾年內被火星風所抹平。因此科學家得出結論,高震級的地震活動仍可能存在于火星之上。
研究人員稱,火星地震的存在對于正在進行的火星生命搜尋十分重要,如果科伯洛斯槽溝區域的斷層是活躍的,地震又是由附近火山的巖漿運動所驅動,火山活動產生的熱能就能融化火星的冰層,為液態水的存在創造條件,從而為生命的存活提供友好環境。(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