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也提出,每年將招聘925名物理專業教師,數量幾乎是目前的2倍。與此同時,英國教育部也開始對現行的國家課程進行檢討,以為下一步改革奠定基礎。
在推動科學教育方面,企業和社會團體扮演著積極的角色。例如,英特爾公司每年組織的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也是唯一面向九至十二年級中學生的科學競賽,被譽為中學生科學競賽的“世界杯”。大賽每年在美國不同的城市舉辦,吸引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00名青少年參加,分享創意,展示前沿科技,并角逐價值超過400萬美元的獎金和獎品。大賽期間,英特爾公司還舉辦“教育家論壇”,匯聚全球眾多教育家和政府代表,共同探討科學教育創新的方法,幫助學生在科學和數學方面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霍尼韋爾公司每年資助初中數學和科學教師前往美國太空及火箭中心參加培訓,協助教師運用在宇航員實戰訓練中獲得的輔助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與科學課程的授課水平。申請人須提交一篇論文,闡述他們為鼓勵學生學習科學、投身科研事業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在巴西,一位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任教的學者成立了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為巴西的中小學生提供“美國式”的科學教育,將科學實驗、工具包帶到學校課堂,致力于改變過去死啃書本的教育模式�,F在,該項目已經在巴西和阿根廷等多個南美洲國家展開。
在英國,為了改變工程師和科學家在學生心目中的“怪人”形象,一個名為科學大使計劃的項目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榜樣。其志愿者包括學徒工、動物學家、氣象學家、工程師、核物理學家等在內的2.4萬人,他們深入學校為學生提供趣味科學課程、演講、競賽、生涯規劃等支持。
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的課后科學俱樂部已有8年的歷史。小學教師菲爾·克里奇勞說:“科學俱樂部里的科學實驗和學校的科學實驗大不相同,這里的實驗設計反映的是學生的真實經驗,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學校里高得多。”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每年也會組織一項集展覽、競賽于一體的“科學大爆炸”活動,同時該學會還為學校教師提供多種教學材料,輔助科學和工程教學。該學會還有一份面向9歲至15歲學生的科普讀物,免費向各校發放。和許多英國人一樣,英國工程技術學會理事長麥克·蕭特期待著“奧運會能為學生提供了解科學和工程的契機”。(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