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導致冰川消融是近年來引人關注的問題,但15日發布在英國《自然·地學》雜志的一項研究指出,喀喇昆侖山地區的冰川近10年來不但沒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出現了與全球冰川消融大趨勢不一致的現象。
據報告介紹,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衛星從太空觀測的數據,分析了位于中國與巴基斯坦邊境上的喀喇昆侖山部分地區的冰川情況,經計算后發現,在1999年到2008年間,這一地區的冰川厚度呈增加趨勢,平均每年增長約11厘米。
這一現象與全球變暖背景下大多數冰川在逐漸消融的大趨勢并不一致,比如在擁有全球最大數量冰川的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川邊界的日漸退縮已被科學觀測所證實,在與喀喇昆侖山相鄰的喜馬拉雅山,也有許多地方的冰川在逐漸消融。
研究人員說,還不清楚喀喇昆侖山地區冰川不減反增的原因。這方面有諸多理論,比如有人認為,這一地區經常雪崩,導致在冰川上形成一個碎石層,它起到了隔熱作用,使得冰川不易受氣候變暖的影響;還有研究認為,雖然全球總體在變暖,但喀喇昆侖山地區夏天的平均溫度卻在下降,另一方面冬天的降水又在增多,兩者結合就導致冰川的增加。
喀喇昆侖山位于中國和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的邊境上,是冰川發達的高大山脈,擁有世界第二高峰。這一地區由于地理條件惡劣,研究人員長期無法獲取對冰川的觀測數據,此前利用衛星圖像開展的研究發現,當地冰川覆蓋面積近年來有所擴大,但由于沒有確定冰川厚度的變化,還不能單從面積定論冰川的增減,這次研究有力地說明了喀喇昆侖山地區的冰川的確在增加。(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