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了解到,經過多年試點,我國在青藏高原退化草場黑土灘治理中獲得技術突破,將在今年加大治理力度,首批確定的200萬畝黑土灘將得到有效治理。
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副主任李曉南說,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生態地位重要,但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三江源地區有1.5億畝退化、沙化草地,其中失去生態功能的黑土灘面積達7000多萬畝。
從2005年起,在國家專項經費支持下,青海省在三江源核心區域的玉樹縣、稱多縣、達日縣、久治縣、澤庫縣等五縣開展了黑土灘治理試點工作。經過多年研究和試驗,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培育成功的新型牧草“青海草地早熟禾”,對于治理三江源區黑土灘效果明顯。
李曉南說,恢復三江源區黑土灘的主要措施是圍欄補播,即通過選育栽培牧草新品種,有效修復草原植被,提升生態涵養功能。其中,“青海草地早熟禾”是當前治理黑土灘的主要草種。目前管護工作比較到位的稱多縣、澤庫縣等試點區人工種植牧草長勢較好,并形成了新的草叢結構和植被,達到了項目實施的預期效果。這一技術將在三江源區200萬畝黑土灘區域內得到推廣,預計年內取得補種成功。(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