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科學 > 科學探索

      渠立強:他是幾十萬農民“致富金鑰匙”

      渠立強:他是幾十萬農民“致富金鑰匙”

        他,是幾十萬農民的“致富金鑰匙”;

        他,是同事眼中的“農業百科全書”;

        他,是全縣農技人員的良師益友……

        他就是渠立強,一個以黃土地為家、把農民當父母兄弟,24年如一日扎根蘇北大地的基層農技師。

        4月15日下午,掩不住的春光撒滿黃淮平原。記者在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孫樓鎮穆樓村穆長征家的蘆筍地里見到了渠立強,上午他剛剛在醫院做完透析,下午就來到了田間地頭。

        他那黑暗的膚色讓人揪心,那是雙腎摘除腎上腺的病態,但他的聲音卻依然剛勁有力,雖然時不時地捂捂肚子,那是長期透析的劇痛,但他的眼神中卻有一種激情,感染著每個人。

        2006年,渠立強被確診為腎癌,經兩次手術切掉了一個半腎,出院一個星期后,本應在家休息的老渠卻出現在縣農技站辦公室,在大家的詫異聲中,老渠只說了一句:“我的工作還沒做完。”2011年6月,僅存的半個腎又因癌細胞侵入不復保留,只能靠透析維系生命的老渠仍心心念念他的工作。不能下地、不能進實驗室的他,每天依舊堅持電話答疑。

        老渠沒有豪言壯語,常掛在嘴邊的一句:“我是農民的兒子,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我只想為咱農民做點事,出把力。”

        說老渠就不能不說說他腳下的這片黃土地。

        豐縣,位于蘇、魯、豫、皖四省7縣交界,農業大縣;黃泛沖積平原,多為沙堿土壤,土地肥力不足。

        1988年,渠立強從江蘇省農學院畢業,到豐縣棉花原種場任技術員,次年調到縣農技推廣中心土肥站,這一干就是20多年。

        在別人看來,農技員就是在辦公室里看看書、接接電話、動動嘴皮子解答一下問題,曬不到淋不著。渠立強不這么認為:“農業科技轉化為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就是科技人員走進田間地頭,決不能整天坐在辦公室里。”

        懷著這樣的工作態度,渠立強將自己的工作地點搬到了豐縣120多萬畝耕地中。廣闊的農田是渠立強工作的實驗室,采樣取本,查閱材料,分析研究,鉆研種田妙招,用現代農業科技解答百姓一個又一個難題,為農民送去了開啟土地增收、農業致富的金鑰匙。

        老渠領導的土肥站雖然只有5個人,但卻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土壤肥料化驗室,設備先進;一個土樣儲藏室,擁有土樣12000多種,每3年更新一次;一個耕地質量信息管理系統,點擊豐縣任何一個行政村,便知該村自然概況、土壤各元素含量、科學施肥方案等;此外還有一個種類齊全的資料室,收藏有關專業書籍500多種、1000多冊,實物圖片3000多幅。

        憑著不懈的探索學習,渠立強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精通土壤肥料學、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農業建設的農技推廣專家。

        2010年,孫樓鎮穆樓村農民穆長征種了兩畝多蘆筍,但是葉子一直發黃,施了幾次化肥,也不見效。在渠立強取樣測土,潛心研究,給予合理施肥配方后,取得大豐收,一畝地收入達六七千元錢�,F在已擴大到20多畝。

        眼下正是春播耕種的大好時節,老渠在醫院里做著透析,心卻已經飛到田野里。透析結束,拔了針頭,他的精神好了許多,頭一件事就是要到老穆家去看看今年的蘆筍長勢如何。

        在蘆筍地里,穆長征一看到老渠像見了救星:“今年為什么有些蘆筍新出頭長到一半就開始打彎不長了?”

        記者問老穆有多久沒見到渠站長了,老穆說從他第三次手術后已經有半年多了;問他看到渠站長現在這樣是什么心情時,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眼淚刷一下流出來,哽咽著再也說不出話來。

        離開蘆筍地時,記者回望一眼渠立強,他在妻子的攙扶下步履蹣跚地走在田埂上,妻子的手中還拿著半截彎頭的蘆筍,那是老穆剛剛咨詢的問題,或許在場的人都忘記了,只有渠立強還記得。

      • 相關閱讀
      • 凡高《耕地的農婦》幕后故事:花錢請農民當模特

        《耕地的農婦》是這次展覽最受矚目的作品  感受凡高藝術展今日開幕,揭秘《耕地的農婦》幕后故事&mdash;&mdash;  作為江蘇省和荷蘭北布拉邦省的友好交流活動之一,&ldquo;感受凡高藝術展&rdquo;今日將在南京市博...

        時間:04-19
      • 云南首屆農民工美術書法攝影展:傾聽建設者之歌

        村里的火把節、早晨的鄉街子、挑著行李翻山進城打工的小兩口、工地上刮胡子的農民工兄弟……...

        時間:04-19
      • 茶業為商南八萬群眾架起致富橋

          本網訊 (董明華)新春四月,沿312國道行至商南境內,茶山蔥蘢,茶香撲鼻,到處可看到充滿笑容忙于采茶的人們,他們正在品嘗茶葉所帶來的豐收喜悅�! 〗陙�,商南財政累計投入資金500萬元,圍繞基地建設、品種...

        時間:04-19
      • 應急廣播網成為商南農民獲取信息新渠道

          本網訊 (李東巖 汪治)商南縣高度重視城鄉廣播網建設,把其作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發布政令信息、應對突發事件、維護穩定、服務三農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如今,農村廣播網成了商南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為...

        時間:04-19
      • 丹鳳縣積極開展農民健康教育活動

          本網訊 (劉春榮 劉妍)丹鳳縣積極開展農民健康教育活動,在城鄉大力推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為推動活動開展,近日,該縣在縣城中心廣場隆重舉行&ldquo;愛國衛生&rdquo;活動月啟動儀式,并對五十三個獲二O一一年度...

        時間:04-19
      • 新合村農民變成了農業工人

          本網訊 (黃家興)如今,家住柞水縣下梁鎮新合村的農民每天都會穿著藍色制服,高高興興地到家門口公司上班,由過去的農民變為現在的農業工人�! �4月16日清晨,筆者跟隨李華山夫妻倆來到陜西匯生源生態農業有限...

        時間:04-18
      • 米糧鎮民心服務卡連通村民致富路

          本網訊 (陳紹有)連日來,鎮安縣米糧鎮紅衛村蔣家坪連接安冷的6公里路段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這是該村一、二組的村民們在鎮村干部的積極組織下,投工投勞趕修通村水泥路的結尾工程�! 〖t衛村一二組是原來的...

        時間:04-18
      • 魔芋林下種植 拓寬群眾致富新渠道

          本網訊 (黃開海)近日在鎮安縣木王鎮朝陽村小川的田間坡頭,隨處可見忙碌著的群眾的身影,他們正在林下種植魔芋�! 〕柎逍〈◣X至小川口魔芋林下種植是木王鎮大力發展魔芋產業的一個縮影,這個有83戶320人相...

        時間:04-18
      • 專業合作社讓洛南農民獲益

          本網訊 (趙曉翔)自從加入蘭草河紅薯粉條專業合作社后,洛南縣高耀鎮馬溝村的喬文民去年種的4畝紅薯被合作社高于市場價每斤1毛全部收購,現在自己天天到合作社加工紅薯粉條掙工資,最近又從合作社領回1000元紅利。...

        時間:04-18
      • 無可奈何花落去?正在消亡的河北辛集農民畫

          河北省辛集市是文化部命名的&ldquo;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rdquo;,辛集農民畫也被河北省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辛集農民畫這一曾經滿載輝煌與榮譽的民間藝術,如今卻日漸蕭條,風光不再�! ≡幸恢嫶蟮�...

        時間:04-17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