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姓孫的小電商表示,在目前的快遞行業中,順豐由于采取“直營模式”,即分公司站點的人員均由總部派出,因此其擴張成本要比其它絕大多數快遞公司采用的“加盟模式”更高一些,但由于順豐的服務與口碑好,因此即使它比其它的運價要貴10%左右,消費者還買它的賬。
對于順豐向上游延伸的做法,徐勇表示,快遞企業向上游延伸要找到方向,像聯邦快遞、UPS向上游延伸只是開展了維修業務,卻沒有進入零售領域,而快遞企業去做電商零售很容易陷入核心競爭力被弱化的局面。
○爭搶網購“蛋糕”
物流電商“左右手互搏”
事實上,快遞涉足電商領域,順豐并不是“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電子商務不斷增長的市場“蛋糕”,讓宅急送、申通、中國郵政等快遞公司早就蠢蠢欲動,想從中分一杯羹。據《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突破8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56%。
早在2010年10月,宅急送公司就推出了E購宅急送網上平臺。這一平臺吸取日本等快遞企業的做法,為既有的客戶提供銷售服務,快遞公司負責配送和代收貨款,而商品供應則由合作廠商負責。
此外,申通創辦了“久久票務網”,專注于開展火車票、汽車票等票務網上代購配送業務。中國郵政與TOM集團合資建設B2C購物平臺“郵樂網”,產品業務包括服飾、鞋帽箱包、運動戶外、數碼、小家電等等。
如同“左右手互搏”,在快遞公司向電商不斷滲透的同時,電商也不斷試圖介入快遞環節,擬打通網購運送“最后一公里”的障礙。
前不久,京東商城的掌門人劉強東就曾對媒體表示,將組建一支約300多輛卡車的物流力量,進入干線和支線的運輸市場。
采納品牌營銷顧問機構總經理朱玉童表示,目前快遞行業與電子商務有一種相互整合的趨勢。比如有些快遞公司自己也搞電子商務,而經營電子商務的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物流渠道,這一趨勢將加快促進物流、電商兩“業”的融合。(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