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日前散發了美國訴中國電子支付世貿爭端案專家組報告。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爭端案的進展將對中國電子支付市場產生影響。未來中國可能會面臨更多服務貿易爭端,應加強通過磋商和對話來解決。
作為此次爭端案涉及的中方機構,中國銀聯17日回應稱,將一如既往聯合銀行卡產業各方,大力推進銀行卡的普及應用,并努力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滿足日益國際化的市場需求。
專家組報告駁回了美方關于銀聯市場地位的指控,認定涉案措施沒有禁止外國服務提供商進入中國市場;駁回了美方關于外國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商可以通過跨境方式提供服務的主張;認定外國服務提供商在中國設立商業存在須滿足中方服務貿易減讓表的有關設立要求。但認定涉案服務屬于中方承諾開放的“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中方應給予外國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商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專家組認定涉案的電子支付服務屬于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開放的“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中方對此持保留意見。
�。玻埃保澳辏乖拢保等�,美國提起了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控中國與電子支付服務有關的措施違反了中國在《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具體承諾,包括要求銀行發行的銀行卡必須標注“銀聯”標識,加入銀聯網絡;要求收單機構標注“銀聯”標識,加入銀聯網絡;要求中國境內終端機具都能夠受理所有“銀聯”標識卡;要求由“銀聯”來處理所有涉港澳的人民幣銀行卡業務等。
“這些措施的目的是實現銀行卡全國聯網通用,方便持卡人使用銀行卡,不是基于市場競爭的考慮。”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司長李成鋼說。
此次中美爭論的關鍵點是涉案企業的電子支付服務在服務貿易的歸類中屬于美方堅持的“支付和匯劃服務”,還是中國認為的“清算和結算服務”。
中國入世時承諾開放“所有支付和匯劃服務,包括信用卡、簽賬卡和借記卡、旅行支票和銀行匯票(包括進出口結算)”,而沒有承諾開放“清算和結算服務”。
雙方爭論的另一焦點是,中方相關涉案措施是否違反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原則,禁止外國服務提供商進入中國市場,使銀聯占據壟斷的市場地位。
對此,中方抗辯稱,即便按照美方歸類,中方入世時只對以“商業存在”形式提供的服務做出承諾,而中方對設立商業存在有一定條件要求,包括申請從事人民幣業務前,要在中國營業3年,且在申請前連續2年盈利。
�。郑桑樱恋葒H組織在國內并未設立相應的商業實體。很多雙幣卡同時有VISA、萬事達或銀聯標識,是以跨境交付方式發行的銀行卡。
�。郑桑樱僚c銀聯的爭端近年加劇。一個是世界最大的信用卡和旅行支票聯盟組織,在中國市場卻止步不前;一個是后起之秀的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國際市場進展迅猛。雙方利益沖突引燃渠道之爭“戰火”,最終演變為國家層面的貿易爭端。
按照WTO爭端解決程序,當事方可在專家組報告散發后60天內提出上訴,上訴機構通常在收到上訴通知后3個月內作出裁決。爭端解決機構通過的專家組報告和上訴機構報告構成案件最終的裁決。若不上訴,專家組報告就是最終裁決。
李成鋼說,商務部正對報告進行評估,下一步將根據評估結果以及美方后續動作,決定是否上訴。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說,服務領域的開放有很多具體條件,特別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尺度不同。中國銀行卡市場總體還是開放的。這一領域的爭端應更多通過磋商和對話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