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網友在其微博中稱,“眼保健操殘害中國青少年49年了……做眼保健操無法改善視力,且毫無科學根據。” 一時間,眼保健操成為公眾熱論的話題。那么——做眼保健操到底有沒有用?
“揉天應穴,擠按睛明穴,揉四白穴,輪刮眼眶……”這套伴隨著舒緩音樂的眼保健操,連同喊節拍的清脆童音,對21世紀很多已逾中年的中國人來說依然親切、熟悉。
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眼保健操從北京開始試行,逐漸向全國學校推廣。從那時開始,一陣清脆的下課鈴后,學生們開始習慣性地做起了眼保健操。
雖無證明,但有一定益處
相關資料顯示,眼保健操對緩解眼疲勞、預防近視有一定效果,但并沒有專門單獨的說眼保健操就是防近視眼的。通過經絡穴位的按摩,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使眼睫狀肌得到放松,從而達到保護視力的效果,是眼保健操的初衷。
“眼保健操是根據祖國醫學推拿、經絡理論,結合體育醫療綜合而成的按摩法。”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李曉清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睛明穴”還是“四白穴”都源于中醫理論,并不是毫無根據的。“盡管目前沒有科學理論、臨床試驗證明做眼保健操確實能夠預防近視,但它對眼睛還應該是有一定益處的。”
李曉清表示,近視是個多因素的問題,因近視發病率高就認定“眼保健操無用”,實在有失公允。在門診中,早教提前引發的近視低齡化、對各種視頻終端的不當使用誘發近視是眼科專家較為公認的近視發病常見原因。
“目前醫學上對近視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正確地做眼保健操,通過有效地按摩眼周穴位,至少能讓眼睛得到放松休息,緩解持續視近導致的疲勞。”李曉清表示,由于孩子的學習任務需要依靠近距離用眼才能完成,既然“不得不用眼”,孩子、家長、學校應該一起想辦法對某些因素進行微調,從而保證用眼用得科學、用得舒適。首要的一點就是將“持續用眼”變成“間斷用眼”。
很多學生并沒有認真做操
眼保健操在學校的執行情況如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絕大多數學校都已開始推行新版眼保健操,不過,學生做眼保健操前基本很難做到先洗手,而高年級學生做眼保健操時間被擠占的情況又時有發生。
“我們學校每天都要做兩次眼保健操,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小學四年級的梵梵說,但同學們做得并不太認真,有些人甚至是一邊睜開眼睛一邊做。
梵梵對記者說,有同學在做“第三節按揉四白穴”的時候,按要求應該是雙手食指分別按在兩側穴位上,大拇指壓在凹陷處,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可有些同學做這節時,只是在鼻子兩邊蹭蹭,根本沒找到穴位。”
至于做眼保健操之前是否會專門洗手,梵梵搖搖頭,做眼保健操前,他們大多不會洗手。
課業負擔重是近視高發原因之一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少老師并不認同“眼保健操無用論”的說法。五年級班主任孫老師表示,不能把學生近視率上升的問題歸咎于眼保健操無用上。“現在,學生當中‘小眼鏡’這么多,主要跟學生用眼過度有關,孩子每天8小時呆在學校,回家還要做練習,課業負擔重自然眼睛容易近視。”
調查顯示,亞洲人患近視眼率為40%—80%,比西方人高兩三倍。
“亞洲本來就是近視眼的高發區,尤其是中國、日本和韓國,這三個國家的近視率在全世界是排前三位的。而近年來亞洲的近視人數有所上升,目前世界公認的近視眼發病原因包括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大方面,但是詳細病因和發病機理還在不斷探索中。”李曉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