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科學 > 科學探索

      飛向智慧北京的“云”

      2012-09-24 15:24:10 來源:

        走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云基地大樓,寬敞的辦公桌面上,簡單地擺著一臺臺液晶顯示器和一個個書本大小的黑匣子,貼著“云基地創造”的綠色標簽。在其中一臺顯示器前,記者按下了黑匣子上指甲蓋大小的綠色開關。短短1秒鐘的時間,電腦可以運行了。

        “這電腦主機的反應速度好快啊,這么快就開機完畢了!我新買的電腦,開機也得1分鐘呢!”看著小黑匣子,記者驚訝地感嘆。天云科技解決方案咨詢工程師肖建清笑了笑,“我們用不著主機,都是直接在‘云’上工作。”

        目前,云基地已入駐21家企業、1000多名員工,其中一半人員已經通過這種無主機的方式進行辦公。用戶在電腦上新建的文檔、從網絡上下載的文件,用戶的每一個指令,都會通過網絡傳輸到“云”上。而在用戶端,只需要顯示器充當“眼睛”,原本充當“大腦”的主機、存儲和計算的差事交給“云”來處理。

        記者在云基地大樓里看到的黑匣子,不但體積只有一般電腦主機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小,功率也僅等同于一個七八瓦的小燈泡,它有一個形象的名字——瘦終端。

        “瘦終端沒有存儲和計算功能,只是負責接收來自‘云’上的數據、或者將用戶的數據信息發送到‘云后臺’中,所有的計算和存儲動作都在這個‘云后臺’進行。”肖建清說。

        在云基地大樓的樓后,1臺綠色的“集裝箱”佇立在花壇邊。這兒,就是肖建清口中神秘的“云后臺”了。

        2011年5月31日,綠色的“云箱”在云基地正式發布,這也是中國首臺正式投入商用的模塊化數據中心產品。“云箱”里可搭載數十甚至上百臺高密度的云服務器,每1臺可抵得上數臺甚至10多臺傳統服務器的計算能力。而云基地樓后這樣一個標準集裝箱大小的云箱,就可存儲4個國家圖書館的電子館藏。

        這樣的技術,在云基地已經得到了成熟應用。2010年8月16日,國內第一個云基地落戶北京亦莊,如今,基地業務已經涵蓋硬件產品、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云應用、系統集成及整體解決方案等,組成了云計算產業完整的生態系統。如今,人們能夠便捷地在網上查詢移動通話記錄、交通部門能夠迅速調出某段攝像圖像……背后都有云計算的功勞。

        而在未來,云計算給人們帶來的好處還遠不止如此。

        數據爆炸式增長,公司機房的存儲空間和處理能力都不夠用了,怎么辦?在“云”的幫助下,你可以像用電、用水一樣使用IT資源:“我想多加1TB的存儲能力,10GB內存”,將這樣的信息提交給云服務提供商,你就可以通過信用卡在網上買虛擬“機房”了。通過云后臺分配IT資源的方式,企業都無需另設機房,可以直接“隨需應用”。

        在北京經開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記者親眼看到辦公室里小巧的瘦終端代替了笨重、大功率的電腦主機;機房里,3臺云服務器占地不到10平方米。“如果用普通的服務器,3臺可不夠用了,得10多臺。服務器用3年就得報廢換新的,用高密度云服務器,能省出大量機房面積不說,全北京那么多機房,每年電子垃圾就能減少不少呢!”肖建清說。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云計算對“高效”、“節能”的追求契合了可持續發展的追求。肖建清透露,云基地目前正與京東方合作研發一款能將瘦終端與顯示屏合并的產品,到時,用一臺顯示器的占地與耗能,就能實現顯示與接收云后臺數據的雙重功能。

        在節能的同時,云技術也將帶來更高效、精致的生活:閑適的周末,點擊進入一個熱門綜藝視頻,卻被告知“網絡正忙,緩沖中”——在云計算面前,這樣網絡擁堵的窘迫將得到極大的改觀。“傳統互聯網模式下,大家可能蜂擁去點擊同一個圖片、同一段視頻。”肖建清說,同一張圖片通過云計算的分布式存儲,由云技術建立多個副本,分開儲存,用戶被分流,速度就上來了。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