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 卡梅隆也是虎主人
導演卡梅隆在《阿凡達》獲得全球成功后,就成為3D電影的重要推手。他成立的卡梅隆-佩斯集團更是致力于3D設備推廣、3D技術支持等工作,包括《雨果》《少年派》都由其提供設備。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本是一部小說,對一個普通人而言,想象成什么樣子都無所謂,自己喜歡就好,但是李安把它變成了影像。導演不但要想象出自己喜歡的畫面,還要想象出大多數人都認同、都喜歡的畫面。不僅如此,《少年派》的上映加快了3D電影的攻勢——其中的老虎在對真實世界的還原上邁進了一大步。
所謂最好的技術應該是讓人忽略技術的存在。一個魔術作品如果讓人看出技術痕跡,那當然會是失敗之作。比如早期港產片會架上好幾臺攝像機,把爆炸、墜樓、燒車等高特技、高成本的鏡頭一幀不減地編在一起,讓你以為那汽車前前后后爆炸了七八回。這是技術干擾表達了。
在3D技術泛濫的今天,3D電影好賣是有可能的,好看是不一定的,好賣又好看的是不多見的。但這只是個過程,3D不會消滅2D電影的延續,市場趨勢也不可阻擋,比如我在影院入場拿到的3D眼鏡似乎戴著比以前舒適。等到哪一天這東西成為娛樂消費品,人人可以在眼鏡店配上適合的一款,那一天就是3D電視、3D游戲普及之時。
技術永遠也追不上想象的速度,3D技術、CG技術的發展也沒有令人失望,因為有卡梅隆這樣技術與藝術通吃的家伙,有一群叫做影像工程師的家伙,他們才是給想象插翅膀的人。沒有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影像工程師,很多國產3D影片其實只是山寨貨,難以做出真正令人滿意的效果。
3D電影一部接一部地上映,唯有提高自身的創造力才行。假如國產劇情片在此尚有難度,實力雄厚的電視臺可不可以先行一步?能不能多實踐一些3D人文風光片、3D動物世界片、3D科學探險片?以《舌尖上的中國》成功案例,我們可以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