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科學 > 科學探索

      PM2.5該起怎樣的中文名

      PM2.5該起怎樣的中文名

        近兩年,造成嚴重霧霾天氣的大氣懸浮顆粒物,尤其是粒徑≤2.5微米的顆粒物,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在談論這種物質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控制和治理時,人們發現,它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中文名稱——有人稱“可入肺顆粒物”,有人稱“細顆粒物”,大多數情況則直接用“PM2.5”表示。

        “PM2.5是個字母詞,在社會使用中應該有一個規范的中文名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劉青表示。近日,全國科技名詞委召集環保、氣象、醫學、語言等方面的專家,專門研討了PM2.5的中文名稱規范問題。

        PM2.5的來歷

        要為PM2.5定名,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來龍去脈。

        據全國科技名詞委大氣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王存忠介紹,1971年,美國環境保護署制定了大氣環境質量標準,要求對大氣中的6種有害物質進行監測,其中就包括懸浮在大氣中的粒徑為25微米至45微米的顆粒物,英文拼寫是particulate matter,縮寫為PM。“此后的醫學研究證明,真正危害人體的PM是粒徑更小、相對表面積更大、吸附污染物能力更強的粒子群。”

        1979年,美國環境保護署修訂了原標準中顆粒物的粒徑尺寸,提出“可吸入顆粒物”的概念,即指懸浮在空氣中,粒徑≤10微米的顆粒物,記為PM10。

        隨后,氣溶膠化學和醫學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對于可吸入顆粒物,粒子大小不一樣,可進入人體呼吸系統的深度也不同——較大的粒子多數被阻留在上呼吸道,而更小的則能夠進入支氣管甚至肺泡。于是在1994年,美國環境保護署以2.5微米為界限,將可吸入顆粒物(PM10)分為兩類——一是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二是粒徑≤2.5微米的“細顆粒物”,記為PM2.5。

        “此前,PM2.5大多出現在專業研究領域,在國內,普通公眾并不知曉。只是近年來霧霾頻發,人們由于關心自身健康狀況而更加關注空氣質量標準,PM2.5才逐漸走進公眾視線,并得到迅速、廣泛的傳播。”王存忠介紹說。

        直接叫PM2.5不合適

        商務印書館副總編周洪波對2011年和2012年PM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就媒體而言,高達98%均直接使用PM2.5,且多為單用,很少有括注;極少量媒體則使用“細顆粒物”“可入肺顆粒物”等來表示。

        氣象科學將能夠懸浮在空氣中、粒徑在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微米間的顆粒稱為“氣溶膠”。王存忠認為,既然PM2.5是氣溶膠的一部分,那么其粒子譜也是氣溶膠粒子譜的一部分,PM2.5這種看似“種屬+種差”的定名原則不合適。“用單一確切的尺度數值作為定義名稱,成為代表該尺度以下所有粒子的通用名,是不科學的。另外,PM2.5是基于根據氣溶膠進入人體呼吸系統深度而提出的概念,但是不管我們是否呼吸,空氣中的氣溶膠都客觀存在,而且呼吸系統也不是氣溶膠危害人體健康的唯一途徑。”

        衛生部北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孫鐵英則聯想起2003年在我國肆虐的非典。“中國人發現的傳染病叫了個外國名字——SARS。當然,媒體全用SARS,老百姓也懂SARS,但作為中國人,我們發現的病為什么要用外國名兒?我們曾強烈要求叫肺炎,最后大家叫成了非典。這次關于PM2.5,我還是希望能有個中文名稱。”

        中文名字怎么起

        按照我國科技術語的通用定名原則,關于PM2.5的中文名稱定名,應當根據名稱所要反映的事物本質特性要求,充分考慮氣溶膠已有的分類名稱及其來源,并兼顧當前主要文獻和公眾的可接受程度。

      • 相關閱讀
      • 北京將建三條“防護帶”防控PM2.5污染

          連續的霧霾天,讓社會各界對環境污染有了全新的認識。記者昨天從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獲悉,今年首都環境建設任務,將生態環境列為重點工作,市發改委等多部門將齊出手從空中到市民身邊,立體防控PM2.5等污染。...

        時間:02-28
      • 專家稱戴口罩防PM2.5作用有限

          今天,記者來到南開大學的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采訪,見到一位戴著棉質口罩的教師。這是否與正困擾國內多個地區的霧霾天氣有關?對此疑問,這位學者解釋,戴口罩是因為感冒,與&ldquo;P...

        時間:01-16
      • 我國加快研發PM2.5監測儀器及采樣成套設備

          最近幾天,北京PM2.5指數&ldquo;爆表&rdquo;,空氣質量持續六級&ldquo;嚴重污染&rdquo;,這對監測儀器提出了更高要求。1月10日,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ldquo;環境大氣中細粒子(PM2.5)監測設備開發與應...

        時間:01-15
      • 2012陜西十大環境新聞出爐 西安首發PM2.5上榜

          昨日,2012陜西十大環境新聞出爐。西安首次發布PM2.5監測數據等新聞榜上有名�! �2012陜西十大新聞分別是:  1.陜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四大綠色戰略,第一次將&ldquo;生態美&rdquo;作為戰略任務提升到全...

        時間:01-05
      • PM2.5口罩標準將出臺 活性炭口罩不防PM2.5

          臨近秋冬,大氣中污染物濃度趨高,很多敏感體質的市民出門戴上了&ldquo;防PM2.5&rdquo;的口罩。但有市民對一些PM2.5口罩的質量和功效產生了懷疑。據本報記者了解,PM2.5口罩標準即將出臺�! ∮浾呓兆咴L了幾家...

        時間:10-26
      • 北京PM2.5監測數據全部實時公布

          繼9月28日實時發布20個空氣質量監測站的PM2.5監測數據后,北京第二批15個PM2.5監測站點數據10月6日起正式上線。至此,該市PM2.5監測網絡的35個監測站點全部建成并投入運行�! 〉卿洷本┦协h境保護監測中心網站,...

        時間:10-08
      • 北京首批20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發布PM2.5數據

          今后,市民可以隨時獲知自己所在區縣的PM2.5實時監測數據。昨天(28日)上午,北京首批20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的PM2.5試運行監測數據,開始通過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空氣質量發布平臺(www.bjmemc.com.cn)實時發布。市環...

        時間:09-29
      • 環保部回應外國使館監測PM2.5:不許干涉內政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外國駐華使領館開展對我國PM2.5監測并且發布數據,做在技術上既不符合國際通行的要求,也不符合中國的要求,既不嚴謹,也不規范。希望個...

        時間:06-05
      • 上海6月具備PM2.5指數發布條件

          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8日在&ldquo;2012上海民生訪談&rdquo;上透露,到今年6月,上海將具備發布PM2.5監測數據的條件,未來長三角城市有望協同發布PM2.5指數,加強區域聯防聯控�! 埲硎�,今...

        時間:05-09
      • PM2.5“大戰”打響 你我都是士兵

          &ldquo;PM2.5濃度超100微克/立方米了,我們還能呼吸嗎?&rdquo;浙江7城市自3月25日起公布PM2.5的日均濃度,數據一公開,很多人不淡定了,質疑聲、抱怨聲響成一片。殊不知,在責備環保部門不夠...

        時間:03-30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