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壤,特別是污染場地及其附近區域的,容易受工業和人類活動強烈影響,其環境質量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工業區土壤污染物的來源、范圍及遷移過程等,是我們急需了解的,以便對工業區地區及其周圍環境的土壤質量進行評價,為污染場地的修復和管理打下基礎。土壤有機質能在一定時間內保留干濕沉降物、人類活動(比如化石燃料燃燒物等)、植物等殘余物的同位素信號,對于了解以上問題,有潛在的優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郭慶軍研究員與合作者通過對北京首鋼工業區及周圍區域和北京郊區土壤剖面土壤有機碳含量和有機碳穩定同位素進行系統的研究,結果揭示:土壤有機碳含量和碳穩定同位素技術,可以作為判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特別是污染土壤)有機碳的來源、降解、遷移轉化和人類活動規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從而為環境污染辨識提供直接的技術。該項研究得到中科院“百人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成果近日發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