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然》雜志網絡版近日報道,美科學家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指出,全球變暖加快了北極海冰的融化速度,未來幾年跨越北極和北冰洋的船只數量會急劇增加,這將威脅當地的本土物種,破壞其生物多樣性。
北極航線船運數量未來將劇增
文章指出,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極少有船只敢于冒險穿越氣候條件惡劣的北冰洋。除了需要能夠破除厚達2米冰層的破冰船外,完成這種“壯舉”還要承受在遙遠地區長時間處于危險境地的壓力。由于全球變暖,目前北極海冰每年夏季的融化速度加快,到2050年即便不使用破冰船體,也可以穿越北冰洋中那些人類曾無法抵達的區域。在通常情況下,每年夏末僅能破除1米厚冰層的輕型船只便能穿過北極。
毫無疑問,這對經濟發展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它提供了連接東西方之間許多新的、更為快捷的航道,與經由蘇伊士運河的航運相比,可以節約40%的運輸時間和燃料成本。但研究入侵物種的科學家認為,貿易通道穿越北冰洋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
北極航線由兩條航道構成,即西伯利亞沿岸的北方航道和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后者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短航道。船只穿越北極,將會給北極和北方港口地區帶來一些新入侵生物。例如,蚊子和森林甲蟲可能會藏匿在船艙中生存下來,而一些海洋生物(如貽貝、藤壺等)可能會以幼體狀態藏匿于壓載艙或船體其他地方。這些新物種在新環境中的繁衍會損害當地的生態系統并威脅本土動植物,這種情況非常類似于曾入侵并蔓延于美國南部的日本藤。入侵有害動植物能給當地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如斑馬貽貝大量涌入五大湖每年造成的損失約為10億美元。
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家洛倫茨·斯密斯說:“進入北極地區對眾多新船只極具誘惑力。”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增加了航道的適航時間,過去幾年穿越北冰洋的船只數量迅猛增加:2010年僅為4艘,2011年增加為34艘,2012年上升到創紀錄的46艘。相比之下,每年經過蘇黎士運河的船只多達19000艘。
入侵物種尾隨而至
長久以來,海冰一直是阻止船只和物種穿越北冰洋的巨大障礙。如今,航運已成為海洋入侵物種最為普通的途徑,它占新引入物種總數的69%,水產養殖以41%居于次席(非本土物種可以擁有一個以上的引入途徑)。最普通的方式是船舶壓載水,生物也可以隱匿于船外殼的積垢,而森林害蟲、蚊子等則能夠在長期航程中生存于運貨托盤、船載貨物(如輪胎)等處。
美國圣母大學氣候科學家杰西卡·赫爾曼致力于研究氣候變化對入侵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她說:“入侵物種類似于妖怪——一旦將其從瓶子里釋放出來,就很難再讓其回歸原位。”隨著北冰洋的加速融化,各新港口將會相互連接,縮短現有港口間的航程,為入侵物種蔓延提供了新機會。
美國馬里蘭大學海洋環境資源中心主任馬里奧·塔姆布瑞指出,北極洋地區的寒冷天氣和由海冰融化而帶來的航程縮短,有助于蠔、藤壺以及螃蟹等入侵物種的生存。寒水降低了生物的代謝速度,使它們能在較少的食物條件下存活下來。
較短的航線也意味著,在航行過程中更多藏匿于船殼或壓載水中的生物增加了存活可能。而在航船抵達北冰洋之前的較長航程中,高熱和缺少陽光等因素會殺死它們。塔姆布瑞說:“貨運船經由巴拿馬運河時需通過溫水和淡水水域,這就在運輸航線上建立了應對入侵物種的天然屏障。而在北冰洋地區,這些天然屏障不復存在。”
摩爾曼斯克是北極圈地區北部的最大城市,也是俄羅斯一個主要的全球性港口,該地區是無冰航道,今年夏天將有可能進一步開放。隨著更多的船只更換壓載水,摩爾曼斯克等地的本土物種將很快會敗給沒有制衡的入侵新物種,如本土的蚌類和青蟹等,會被船只壓載水帶來的幼體以及已適應了冷水環境的成體所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