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時代,把產品賣出去只是觸到了冰山一角,更大的潛在市場還在于其被用戶高頻率使用所帶來的增值空間,很多人已經看到了電視產業這塊蛋糕的巨大。但事實一次次證明,單純在硬件或是體驗上的改良與簡化之類的“微創新”并不能帶來真正的電視革命,激活整個產業和市場。電視革命需要顛覆性的創新,正如鼠標對于電腦、多點觸控對于手機的革命一樣。
隨著五一的臨近,近期智能電視與OTT產品發布密集。智能電視方面,同洲、海信幾乎同期發布了各自的新品飛TV與VIDAA TV,創維也緊隨其后發布了新一代云電視操作系統——天賜系統。OTT產品方面,小米盒子、樂視網C1S、湖南衛視芒果派、同洲飛看盒子紛紛開始或預備開始放售。
如同互聯網企業紛紛搶灘智能手機一樣,電視行業也毫無例外。國際巨頭微軟公司、蘋果公司、Google,國內企業盛大網絡、小米科技,樂視網、同洲等大批非傳統彩電企業,都紛紛進軍或曾進軍電視業。不僅僅是終端環節你方唱罷我登場,電視屏作為三網融合中視頻體驗最佳的一屏,多屏互動所帶來的巨大想象空間,更是吸引了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關注。比如,牌照商開始布局的一云多屏,內容商一直在努力的不同屏幕適配。
電視屏作為客廳市場的制高點,一直都很熱鬧,也很火爆。Display Search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視市場總量達4290萬臺,智能電視1675萬臺,占比為37%,預計2013年我國智能電視達到2600萬臺,產品滲漏率將達到90%,市場空間可期。
然而,在“銷售火爆”的同時,智能電視遭遇了“使用慘淡”的尷尬,并沒有像當年蘋果手機那樣引爆整個產業。據了解,智能功能的使用率僅有20%-30%,70%以上的用戶甚至連網絡都沒有連接過。同樣尷尬的,還有各大廠商在電視操作上的“改良”或者說是“微創新”,語音控制、手勢控制等操作的推出,都叫好不叫座,到用戶那統統成了“雞肋”。而部分廠家針對遙控器做出的簡化改進,更是遭到了不少 “老人小孩不懂用”、“學習成本太高”等各種吐槽,“挑戰智商”成為用戶對智能電視毫不留情的嘲諷。
未來電視的趨勢是怎樣的?誰能承擔重新發明電視,引導電視革命的重任?我們可以看看蘋果這類標桿企業在電視創新上的布局。
蘋果產品的發展歷程是從iPod、iTouch、iPhone、iTV逐步演進,不難發現,喬布斯的策略是從小屏逐步向大屏滲透。蘋果一直沒有放棄在電視領域的創新。遺憾的是,他的iTV還沒來得及發布就去世了,在他的傳記里稱:“我希望創建一款完全易用的整合電視,能夠與用戶的所有設備和iCloud無縫同步,擁有最簡單的用戶界面。”據說喬布斯生前致力于此,并宣稱“我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也曾帶給業界無限遐想。
未來電視的最大特色還在于觀賞的高享受,而更多的操作可以交給其他屏,從而真正實現擺脫遙控器業務的時代。結合小屏的體驗便利和電視的觀看效果的優勢,可以充分挖掘電視內容豐富度下的隱藏價值。當然,跨屏體驗的流暢性、簡易性是關鍵。
縱觀目前各個致力于電視屏的企業,與喬布斯對iTV的構想與理念不謀而合,真正從多屏的方向去定義產品并力求“極簡主義”的,首推極力強調顛覆性創新的同洲電子。公司董事長袁明常常把喬布斯比喻成曹雪芹,把自己比喻成高鶚,誓言用平生所積累努力續寫科技版巨著《紅樓夢》,在中國上演喬布斯的傳奇人生。他強調“體驗為王”,“一切都要從用戶體驗出發,簡化操作”。公司于去年全球首家推出“摸摸看”技術,把電視內容“映射”到手機和PAD上,實現低延時操作視聽,被業界認為有可能“重新發明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