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總額達265億元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于5月底正式到期。專家表示,國內家電企業需理性面對政策結束,并逐步擺脫之前的“政策依賴癥”,家電業未來出路仍在于結構轉型和升級。
補貼政策撬動千億元消費
“親,您錯過了家電下鄉,錯過了以舊換新,不能再錯過了節能補貼!”連日來家電賣場撲面而來的廣告熱心地提醒消費者———家電節能補貼的“末班車”即將到站。
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是繼“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后,國家于2012年6月1日啟動的一項家電補貼政策。國務院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5大類產品,補貼期限為一年。
政策實施一年來,有效帶動了相關產品的市場銷售。市場機構中怡康的數據顯示,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共帶動3270多萬臺高效節能家電的銷售;另一調查機構數據顯示,節能補貼政策拉動消費需求超過2500億元。
受益于節能補貼政策的帶動效應,家電行業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也逐漸告別前兩年的低谷,出現回暖跡象。中金報告認為,在節能補貼政策效果最顯著的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家電板塊又大幅跑贏市場指數。
而受“末班車”效應影響,近期一些城市家電賣場異�;鸨�,節能家電銷量劇增。家電連鎖企業蘇寧云商稱,進入5月,空調平均單日銷量約3萬臺,同比增幅達50%,除了季節因素外,主要是因為不少消費者都算了筆賬:空調補貼力度一般在180-400元之間,6月以后如果沒有新的替代性政策出臺,購買空調差不多要多支出10%。
推廣節能家電不能靠“運動戰”
隨著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截止期限的臨近,節能惠民政策的去留問題成為業界討論重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近日在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節能補貼政策到期的問題,商務部一直在跟財政部、工業部門以及相關的部門研究,目前還沒有新的方案。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近日曾向媒體表示,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或不再延續。近期中國家電協會已上書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三部委,建議節能惠民政策要有序退出。
“當初出臺優惠政策的目的是為了刺激節能家電消費,現在來看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市場的事情應該還給市場來解決,現在如果再推出新的補貼政策反而容易透支未來的市場需求。”上海交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稱。
在專家看來,雖然節能補貼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家電產品的銷量,但銷量的提升并不等同于行業的持續發展。節能補貼的實施,在促進節能創新研發的同時,也淡化了企業在其他技術層面的追求。從長遠看,家電企業應該理性面對政策結束,逐漸擺脫政策依賴。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周海晨認為,商務部的發言使得市場短期內對后續政策的預期暫時落空。參考“以舊換新”、“家電下鄉”以及“空調節能惠民工程”的退出效應,預計5月份家電產品的銷售情況存在末班車效應,6-8月政策退出之后或存在一定的需求調整。
轉型升級仍為家電業主題
“因為節能補貼政策到期,新飛電器需要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生產線及產品結構。”國內老牌家電企業新飛電器日前被報道出現部分停工和裁員現象,為此公司發布聲明解釋稱,停產是因為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后需要消化庫存。
“新飛公司將積極應對形勢變化,調整戰略,科學部署各項工作。”新飛電器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飛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嘉琳此前在上海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近幾年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家電市場空前活躍,但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出,家電業陷入了迷茫和蕭條,產能過剩、市場飽和、供大于求等矛盾就擺在了家電企業面前。家電廠商走出低谷不能長期依賴政策補貼,而要通過品牌張力,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危機四伏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