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社交趨勢明顯
如今的移動客戶端產品,社交化不僅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專利”,也成為其他移動產品獲得用戶、提升用戶黏性的關鍵。此外,在新聞客戶端中整合入SNS資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因此,業內有觀點認為,背靠微信4億用戶的騰訊新聞客戶端擁有更多機會。
移動互聯的商業模式需要建立在用戶關系上,無社交屬性已經成為移動APP的硬傷。也正因為如此,新浪最近的門戶改版強化了微博的重要性,實際上是凸顯了用戶關系和社交屬性;而淘寶近日更新的iOS3.3客戶端,也將社交功能(微淘)當作和購物一樣的基礎功能來體現。
新聞客戶端的競爭日益激烈,而用戶體驗和用戶活躍度將成為最主要的兩個發展維度。新聞客戶端不僅需要在內容方面精耕細作,推出更具創新和深度的欄目,用戶體驗方面也需擺脫原來的媒體思維,以互聯網產品的思維來打造,這樣才能真正打動用戶,在未來的競爭者中占據主導優勢。
探索開放平臺模式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顯示,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愿意通過移動終端閱讀或觀看新聞,不過尤其以男性和擁有大學學歷的人參與意識最強,而這類人群則往往對移動APP產品的內容質量更加關注。
不過,社會化媒體的誕生和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激增,正在推動新聞客戶端往另一個方向發展——內容聚合平臺。早在去年,國外的news360等典型的新聞客戶端產品就陸續推出了媒體訂閱功能。目前,搜狐已經跟進了這種開放平臺的模式,據稱其新聞客戶端已經接入了超過500家的媒體或自媒體。
頗讓人不解的是,在客戶端上構建這樣一個開放平臺并非難事,騰訊、網易為什么沒有先行?這里面除了產品的核心定位問題,還有一個猜測就是,“他們并不覺得這個第三方平臺功能足以構成殺手級功能,所以不希望過早地強調平臺屬性,以至于弱化自己內容的賣點。”
所以,接下來其他幾款產品快速接入這種開放平臺模式也是可以預見的。不過對于搜狐提出的,希望通過這個第三方平臺實現收費的想法,業界則更多的人還是持保留態度。原因正是因為這種平臺沒有門檻,而且搜狐又不具備絕對的用戶優勢。
“拼爹”無處不在
另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移動互聯網也是一個“拼爹”的市場,誕生于四大門戶的新聞客戶端產品更是不可避免。這種“拼爹”不僅體現在推廣資源的獲取上,更重要的是產品資源。
首先就推廣資源而言,占最大優勢的是背靠近4億用戶的騰訊,每天通過微信中的“騰訊新聞”插件覆蓋這些用戶,以百分之一的下載用戶轉化率計算就是三十多萬,其規�?上攵�,而能獲得微信如此核心的資源,也可以看出騰訊新聞客戶端在內部的戰略地位。而在移動端相對弱勢的搜狐、網易、新浪則只能更多的“自食其力”。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面對搜狐、網易為拉升用戶而進行的大規模投放,騰訊略顯淡定。
其次,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作為傳統媒體、門戶切入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新聞客戶端產品的發展趨勢都是在平臺化,這種平臺化意味著更大包容度的整合上。例如,國外已經出現非常普遍的一種趨勢就是:在新聞客戶端中整合入SNS資訊——用戶在新聞客戶端上就可以看到自己在SNS平臺上關注的媒體、自媒體賬號上發布的新聞內容。這種模式下,通過新浪微博籠絡了國內最多自媒體資源的新浪占據明顯的優勢,而背靠微信的騰訊則最具潛力。
新聞客戶端為門戶網站撕開了一道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口子,這個口子帶來的想象空間正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