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地外文明是否會利用納米光(或紅外線)脈沖在星際間發射信號呢?也許會,特別是如果該文明所處的恒星系能方便地發射激光。在太陽系中,確實存在著天然的微波激光——存在于火星的大氣層中�;鹦谴髿庵械亩趸荚谑艿教栒丈鋾r,能夠被激發產生強大的激光。如果我們能打造出圍繞火星的鏡子,便能利用這種天然的激光發射器,向星際間發射激光信號。當然,人類或許還要等上幾十年或一個世紀,才能將這一想法付諸實施。
有些SETI工作者還在搜尋從“戴森球”散發出來的多余熱量。戴森球的概念源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的思想實驗。他認為,如果人類文明能延續足夠長的時間,到某一天對能量的需求就會膨脹到需要利用母恒星輸出的“全部”能量,此時就需要建立能夠盡可能收集母恒星能量的軌道結構。這種結構的半徑與日地距離相當,里面可居住的人口比地球人口要多得多。
另一個關于搜尋地外文明的有趣理由是: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不是從地球起源的。有人認為,是彗星撞擊火星時將簡單的細菌生物帶到了地球。另一個想得更遠的觀點認為,如果我們能在人類(或其他物種)的基因組中找到某個特定的區域,該區域不僅是非隨機的,而且與塑造和改變基因組的過程毫不相容——即與基因組中其他部分截然不同,并且不能為自然選擇等過程改變——那這一區域就可能來自某個非常先進的外星智慧文明。信息論或許在這里有用武之地,將基因組中不尋常的結構找出來。
在進行外星智慧文明搜尋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考慮比人類先進的文明會做什么,例如在信息傳輸中最新的技術——量子隱形傳輸。目前,量子光學實驗室已經發現,信息可以在任意的距離間進行傳輸。更確切地說,是“量子信息”能夠在任意距離瞬時傳遞,而接收者需要借助某種“鑰匙”來解鎖信息——但這種“鑰匙”不能夠以超光速傳送。不過,人們還是在猜測,地外文明的第一條信息是來自太空的無線電信號,還是會顯示在某臺量子計算機上。
對地外文明的搜尋是一個神奇的領域,包含了眾多學科,從天體物理學到動物行為學,從古生物學到量子力學等�,F在,射電望遠鏡是SETI的象征,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在1870年出版的一本描述太陽系生命的書《我們之外的其他世界》(Other Worlds Than Ours)中,英國人理查德·普羅克特(Richard Proctor)引用一本17世紀法國作品中的話說,公眾對天文學的興趣源自在宇宙中尋找生命的興趣。幾百年之后,這一點依然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