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8日報道,德國和瑞士一個科學家團隊的研究揭示,地震可以撕裂海底沉積物使儲藏的甲烷泄露,而由此造成的這種溫室氣體排放應該被添加到全球氣候系統中碳排放列表之中。該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溫室氣體分自然和人為兩種來源。能夠確定的自然來源包括火山爆發噴出吸熱的二氧化碳、冷卻的二氧化硫顆粒,以及從陸地和解凍的凍土層中的甲烷。由人為造成最大的來源是二氧化碳,如燃燒煤炭、天然氣和石油,以及采伐森林和農業造成的甲烷排放。甲烷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已日益受到關注,雖然它在大氣中存留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它在捕獲太陽熱量方面比二氧化碳更強烈,超過25倍。
研究人員說,相關證據來自2007年由海洋科學家對阿拉伯海床北部沉積巖芯的鉆探研究。在其中的一個核芯中,研究人員發現含有甲烷水合物,即在海床底下只有1.6米之處像冰狀晶體結構的甲烷和水的固體。還在沉積物顆粒之間的水中發現了泄露的信號,以及一種被稱為重晶石礦物的濃聚物�?傊�,近幾十年來也有關于海底甲烷攀升的發現。
德國不來梅大學海洋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的大衛·菲舍爾說:“最初通過文獻,發現在1945年當地附近曾發生過一場大地震�;趲讉€指標的推測,地震導致沉積物的破碎,將被困于下方的氣體水合物釋放進入海洋。”當然這種由地震造成的甲烷排放對溫室氣體的貢獻仍然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指出,在阿拉伯海北部發生了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8.1級地震,導致在新生嶺的位置一個淺層氣藏破裂。據估算,有可能在數十年期間,約740萬立方米的甲烷(相當于大致10個大型天然氣罐車的容量)噴出表面。研究人員強調,這個估計是保守的,可能在該地區的其他站點也受到地震的破壞。
根據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研究報告估量,從東西伯利亞也就是影響氣溫升高的地球熱點之一的部分北極海洋,其海岸線融化解凍泄漏的500億噸甲烷,造成的損失幾乎將相當于與全球經濟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