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約女朋友吃飯,隨手打開搜索引擎找了一個“燭光美酒浪漫無敵情侶套餐”的團購,晚上穿戴整齊牛逼閃閃地赴宴,進門時卻被告知:團購券是假的!……碰上這樣的事,你覺得搜索引擎該負責任么?是該找團購網站賠償還是找搜索引擎呢?
很遺憾,法律對此并無明確規定。而事實是,大多數上當受騙的網民最終只能自認倒霉,就當破財消災了。
但2013年5月,百度推出的“網民權益保障計劃”卻打破了這一常規,點擊百度搜索推廣而遭遇假冒、釣魚欺詐網站并受到損失的網民,只要經過核實,不管商家賠不賠,都可以先從百度這拿到最高5000元的先行保障金。
8月9日,百度又宣布升級了這項保障計劃,取消5000元先行保障限額,實行“全額先保”;據說,未來還會把保障范圍從百度搜索推廣的站點擴大到所有搜索結果。也就是說,只要你用百度搜索的時候遭遇網購詐騙、釣魚欺詐,都能全額得到百度的先行賠付。前提是,你要登錄百度帳號,同時保留所有交易過程的截圖證據。
毋庸置疑,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升級之后,將會給百度帶來更多的成本支出,要求百度提高對搜索結果安全性鑒別能力,這無疑也將增加技術、人力等方面的支出。坐擁70%以上市場份額的百度,緣何會對搜索結果安全性如此賣力?
競爭
目前,360依靠瀏覽器帶動360搜索用戶快速增長,加之又要收購搜狗,雖然兩者加起來份額仍不足20%,但對于百度來說也有一定壓力。而360一直以百度個別搜索結果安全性“吹毛求疵”發起挑戰,這也讓百度感覺有必要做出改變。然而,競爭固然是因素之一,但絕不是最根本的那一個。
搶入口和平臺
目前,PC互聯網上的三大入口是搜索引擎、瀏覽器、IM,而瀏覽器+搜索引擎模式正在挑戰搜索引擎的上網入口地位。所以百度一直都在努力升級為媒體平臺,而并非簡單搜索工具。這包括框計算、阿拉丁神燈計劃,讓用戶可以一站式的在百度上完成一些上網任務。同時,2012年5月又對首頁大幅改版,用戶登錄百度帳號即可享受個性化首頁,添加網址導航、搜索熱詞以及應用。
除了在線上豐富和完善用戶體驗,百度還將搜索服務延伸至線下。以搜索推廣交易為例,網民從搜索引擎獲取信息到完成交易跨越線上線下,在這個過程中,百度不僅為線上的搜索結果負責,也為線下的交易提供保障,確保用戶的整個搜索旅程更安全、更放心。
從工具到服務
不知道大家使用Chrome瀏覽器是什么感覺,我個人使用的感覺是速度不錯,但沒有網址導航,使用起來不方便。而網址導航是國內各大瀏覽器都必備的功能,這對于絕大多數網民來說都非常有用,而在一些高端用戶看來,似乎導航讓瀏覽器變得偏離了工具范疇。
其實,并非國外互聯網公司的東西都是好的。在中國互聯網版圖中,外資企業很難生存,最近雅虎郵箱也宣布退出中國了。除去政治因素,互聯網賣的并非簡單的技術,而是文化和習慣。只有本土廠商才能更了解用戶習慣,無論是QQ與MSN、百度與Google、淘寶與易趣都印證了這一點。
同樣,搜索引擎一直以來都圍繞“機器”在做技術,從找到信息——精準找到——自然語言搜索,這都體現了工具屬性。相信不需要人工干預,技術是萬能的,其實是一種科幻和理想主義。百度的“網民權益保障計劃”雖說有堵競爭對手之口的意味,但其本質上體現了對“服務”的看重,對用戶的尊重。這也是搜索引擎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至少在國內互聯網環境下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