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消費電子智能化趨勢越發凸顯,除了PC、平板電腦、手機,電視、冰箱、空調,甚至是小家電也開始智能化。這些終端產品的形態還停留在自我獨立個體階段,許多終端制造商對產品的開發也僅僅是讓產品本身越來越強大。
不過,擁有多年馳騁消費電子市場經驗的長虹,有自己獨特的思考:終端產品的全線智能化,為家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提供的契機。
在家庭互聯網下,要讓智能終端連接起來,實現所有智能終端的互聯互通互控,協同起來,為消費者提供越來越舒適、越來越貼心的生活體驗。就這一問題,記者與行業專家羅清啟進行了交流。
記者:從當前市場來看,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包括平板電腦,這些智能產品迅速成為主流產品,全球的消費電子業的智能化趨勢已經凸顯,您認為應該如何看待當前產業的智能化革命?這將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怎樣的變化?
羅清啟:智能是人類超強能力的一個顯現。人的智力反射到物之后,由物又反射到人,這是一個高度反射的過程,也是高度智能化的一種表現,物能夠像人一樣具有智力方式。原來我們生活當中所有的東西,環繞在我們周圍的器件、物品,都是人類所利用的工具,人不跟它互動,它也不跟人互動,人只有在使用它的時候才產生關系。但是,未來社會不是這樣子的,未來的社會,我們周圍的物件具有像人一樣的能力,會思考、會判斷,人面對物就像面對一群人一樣,人類擁有更多伙伴幫自己辦事,這是未來智能社會的一個特點。
記者:最近,國內企業如長虹發布了家庭互聯網的解決方案,打造基于這種智能系統的智能家居,實現了各種終端之間的廣泛互聯和智能的協同,您認為這種智能戰略與與其他企業的智能戰略有何異同?
羅清啟:現在產業比較熱門的是大數據,智能時代是大數據時代的另外一個稱呼。實際上自從有人類開始,人類的活動就會產生大量數據,但是這些數據一般是不能被激活的數據。人取數的時候,數才能和人交流,但數本身不能對人產生一個非常積極主動的刺激作用,現在整個人類需要打開一個大量數據的礦藏。很多企業推出了一些家庭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比如長虹,它們開始發現并挖掘大數據這個礦藏,我認為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類智能戰略與其他企業的智能戰略所不同的是,它是以人為中心的,讓設備為人服務,而不是人被設備奴役,讓廣大用戶進入“自由人”時代。
記者:從當前市場來看,推進家電智能化的不僅有家電企業,還包括互聯網企業、電商企業等,他們在致力于家庭智能化方面的優勢和劣勢各是什么?
羅清啟:我認為任何企業在這件事上既沒有優勢,也沒有劣勢。因為真正新的技術和新應用面世的時候,從整個市場來看,它的從業者需要進行重新分類。自商業流通誕生以來,就沒有看到像今天的電商一樣,你會發現今天電商做得最優秀的,不是傳統的企業,它是異化出來的一個新物種。在面對大數據和智能時代的時候,不要想自己的出身,出身不能決定你的成功,也不能決定你失敗。這種出身是一段歷史的出身,未來智能時代勝出的關鍵是,企業能否快速介入、快速商業化,然后有市場呼應,這些很重要,它不僅僅是有怎樣的技術資源和稟賦,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應用突破口,率先下河,下到市場里面去。如果評估誰更有優勢,用歷史眼光去評估還是未來眼光去評估,結果肯定就不一樣。所以我個人感覺現在沒有什么優勢和劣勢。
記者:家電智能化的核心主要是微處理器和計算機的技術,這意味著企業的競爭焦點可能就從硬件往軟件的方向去發展,您覺得家電企業面臨著一個什么樣的競爭模式?
羅清啟:我認為現在應該倒過來看,原來我們做的東西是設備�?吹今R路上的交通工具,我們可以分類,有卡車,有客車,有小車。如果我們把貨物,包括人,比作數據的話,這些交通工具就是運載信息的一些形態。在面向未來的時候,我們有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包括電腦這些東西,它僅僅是公路上運載信息的一種工具,未來會有各種各樣的運載工具,它們廣泛分布在我們周圍。舉例子,比如冰箱可以通訊,有高強度的通訊能力,原來沒有。原來手機是一個通訊工具,冰箱是一個儲藏工具,現在冰箱也可以變為一個通訊工具。只要涉及到電子方面的終端,對電器企業來講是有優勢,這些終端不僅僅是作為設備存在,在智能時代,它被當做運載數據的工具或者終端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