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科學 > 歷史考古

      秦始皇陵“百戲俑坑”考古首次發現存在“封門”

      秦始皇陵"百戲俑坑"考古首次發現存在"封門"

        記者14日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獲知,考古人員經過半年多的考古發掘,首次在俗稱“百戲俑坑”發現存在著由長形方木構建的“封門”,從而為研究秦始皇陵陪葬坑,尤其是秦兵馬俑坑的焚燒現象等,提供了最新資料。

        秦始皇陵“百戲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東南方的內外城墻之間,是與俗稱的石鎧甲坑相距甚近的一個陪葬坑,曾在1999年第一次考古試掘中出土11件陶俑。根據已修復好的幾件如同雜技演員一般的陶俑,有學者認為其原型可能是象征著秦代宮廷娛樂活動的角抵俑或漢代的百戲,因此稱之為百戲俑。

        據考古隊領隊張衛星博士介紹,去年以來,百戲俑坑正式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首次對陪葬坑整體進行了全面揭露,發現陪葬坑由三個過洞組成,坑體東西長40米,總面積約800平方米。目前,第一過洞和第二過洞僅僅發掘到了棚木層,完全揭露的是第三過洞,許多斷肢殘首的百戲俑就出土于第三過洞,但到處可見陪葬坑遭焚的痕跡。

        記者現場看到,陪葬坑存在明顯的遭遇大火焚燒的現象,除了很多被燒成磚紅色的夯土和大量黑色炭跡外,在坑墻上端和過洞的隔墻上(有些部分是整體塌下)可以發現與兵馬俑坑內一樣的約20厘米寬的方木痕跡,有些木炭十分清楚。

        張衛星說,“百戲俑坑”的建造與兵馬俑坑等陪葬坑一樣,都是用眾多方木構建立柱與頂部的棚木層。雖然第三過洞沒有發現門道,但是第一與第二過洞兩端都有斜坡式門道,我們在門道與坑體的結合部發現了明確的界限——封門,即是由一個個長條形的方木壘建而成的約兩米高的“封門”。目前它們經焚燒后已經看不到一個個方木,但是它們兩端伸入坑體形成門式阻礙的形狀十分明顯。

        “百戲俑坑”是如何被焚燒的呢?專家認為,自燃的可能性應該很小,應當是人為破壞的,至于是否秦末項羽的部隊更沒有直接證據。恰恰受益于沒有“封門”的相對封閉環境,出土大量百戲俑的第三過洞目前看來是遭焚較輕的。(新華網)

      • 相關閱讀
      • 商代婦好墓出土文物亮相西安

          《殷墟寶藏&mdash;&mdash;商王都珍寶展》近日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開幕,以三千多年前商代婦好墓出土文物為主體的135件(組)珍寶首次在古都西安亮相�! D好是商王的妻子之一,曾經多次率領部隊替商王四處征戰...

        時間:06-18
      • 重慶搶救性發掘三峽庫區匯南墓群

          重慶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對三峽庫區的匯南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貞c市文物考古所介紹,此次發掘的匯南墓群墓葬為火地灣墓地,位于重慶市豐都縣,屬長江三峽庫區消落帶,因此急需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磚室墓...

        時間:06-18
      • 研究稱人類從3億年前鯊魚進化而來

        北京時間6月15日消息,科學家表示,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的。根據最新研究,這種名為棘魚屬的原始魚類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時間:06-1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