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4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與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合作,發現了一種能抑制腫瘤生長的新機制,以此為基礎有可能開發出全新類型的抗癌藥物。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在論文中,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教授威利斯·李報告說,有一種叫做STAT5A的特殊形式的信號蛋白,能讓異染色質(染色體DNA的一種形式,保持折疊壓縮狀態)的結構變得穩定,這反過來會抑制癌細胞發出繁殖和生長指令的能力。
李和同事發現,STAT蛋白的未磷酸化形式能增進異染色質的穩定性,使其DNA緊緊地折疊壓縮在一起,而無法接觸到轉錄因子。“因此,‘埋沒’在異染色質中的基因是無法被表達的。”李解釋說。
磷酸化作用是細胞的一項基本功能。在磷酸化反應中,一個磷酸基被加到一個蛋白質或分子上,使它打開或關閉,或改變功能。未磷酸化的STAT就是沒有這種磷酸基。李說,在以往對果蠅的研究中,未磷酸化形式的STAT會使染色質壓縮成異染色質,而磷酸化形式的STAT會促使其解開,減少異染色質以備進一步的基因表達。
研究人員用異種移植物小鼠模型進行了實驗。李說:“未磷酸化的STAT會促進異染色質的形成,并使其穩定,這反過來會遏制基因轉錄。我們無論是表達HP1(異染色質的重要組分)還是人類癌細胞中未磷酸化的STAT5A時,許多對癌細胞生長非常重要的基因都被抑制,在小鼠模型身上,這些癌細胞無法像它們的父母癌細胞那樣,長得那么迅速或那么大。”
目前大部分已知的腫瘤抑制劑,如p53或Rb,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細胞的周期發展功能,或刺激細胞死亡或凋亡。新發現揭示了一種抑制癌細胞基因表達的潛在新途徑,也許代表了一類新型的腫瘤抑制劑。李說:“我們還在繼續研究以找到某種小分子藥物,能促進異染色質形成而不會阻礙細胞分裂、致其死亡或凋亡,如果發現了這些藥物,可能會有效地治療癌癥而且副作用更小。”
總編輯圈點
兩種東西怎么也殺不光——蟑螂跟癌細胞。想要治愈癌癥,只能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復制。癌細胞增速減半,患者的壽命就能大大增加。然而,目前干擾癌細胞的藥物,也會干擾正常細胞的發育和分裂。所以科學家一直在追求新機理的藥物,它只針對癌細胞,卻不會誤傷正常細胞。對細胞機制有更深層的認識,才可能實現精確的打擊。加州大學的新成果就是一個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