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浙江杭州一旅行社到廣西北海旅游的10名游客,春節期間經導游推薦在當地一家海鮮大排檔消費時,被店家“狠宰”近萬元。近年來,架在游客脖子上的這把“大刀”給這座著名的濱海旅游城市蒙羞。復旦大學旅游系副教授翁瑾12日接受采訪時表示,要改變當前旅游市場的亂象,須提高進入門檻和違規行為的成本。
據統計,2012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次數超過30億,居世界首位;出境旅游人次數超過8000萬,居全球第三;對世界旅游市場貢獻率超過7%。中國已經成為旅游大國,旅游服務也已成為民生問題。
翁瑾說,長期以來,中國旅游市場形成以“零團費、高回扣”為特征的商業模式,即旅行社或中介人以低價格招攬旅游者,通過購物、景區門票的高回扣獲取收益。
在廣西北海,眾多三輪車和出租車與一些旅游商場形成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條:出租車將游客拉到指定旅館、餐飲、商場等場所消費,即可拿到相應回扣。
當地一位旅游業內人士透露,三輪車和出租車只要將游客拉到旅游商場,無論游客消費與否,司機均有10至20元不等的“回頭費”或“停車費”。
這位業內人士并透露,如果游客在旅游商場購物,司機則視不同的商品能拿到不同額度的回扣。其中,皮具回扣高達30%、玉器40%,“寶石”、“水晶”、鍍金鍍銀項鏈等仿飾為50%,珍珠更高達60%。此外,香煙、茶葉、手表等商品的回扣額度亦相當高。
在著名的國際旅游島海南,上述現象已非新鮮事。近年來,海南三亞屢次曝出海鮮排檔“宰客”、“回扣門”等事件,亦讓這個濱海度假最佳目的地城市旅游蒙羞。
今年初,由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全國游客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海南三亞、廣西北海以及廣東汕頭,分別以72.62、72.18、70.98的分數,排在2012年全年60個樣本城市游客滿意度調查末三位。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NGO研究所所長王名認為,中國司法尚不獨立,部分從業者缺少對法治、正義的堅定信仰,導致欺、宰客事件的發生。加之旅游市場監管者本身監管動力缺失,導致監管力度、方法、技術滯后。
北海市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所長陸方坦言,旅游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領域,游客在旅游時所遇到的問題也可能涉及到相關部門管轄的范疇,如海鮮餐飲店欺客宰客、“黑車”非法營運等,有很多為事后投訴,給相關部門取證帶來一定難度。
旅游市場欺、宰客等亂象還源于部分旅行社對導游及相關管理的缺失。
曾在上海當過導游的謝欣接受采訪時說,上海不少旅行社的導游底薪平均一千出頭,“這點工資在上海根本無法養活自己,但是我們行業人都知道帶團可以吃‘回扣’,所以大家對底薪不是很看重。”謝欣并透露,旺季時,導游一個月的“回扣”近萬元。
“在旅游業,吃回扣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旅行社也默許導游從購物和自費項目里賺取生活費,所以一般開出的底薪不高甚至沒有底薪。”目前在武漢的一家旅行社做兼職導游的李璐說,在武漢導游的工資平均約800余元,旅行社從不和導游簽訂合同,平時有團就讓他們兼職。
翁瑾認為,要徹底“根治”上述現象,需要政府部門改變監管模式,核心是要通過提高進入門檻和違規行為的成本。其次,要引導旅行社建立科學合理的組團標準、導游薪酬制度,改變“零團費、零工資”現象。
翁瑾指出,現行法規在分類監管、保證金和注冊資金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旅行社的分類過于簡單,對從事散客拼團和單位團隊業務的旅行社應采取不同的監管要求。“在政府監管上,僅僅不斷地強調‘不許零團費,不許回扣,不許掛靠’沒有任何作用,很多規定因為執法成本過高而無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