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總公司的組建,鐵路實現政企分開,對鐵路多元化經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鐵路旅游發展的新機遇。
鐵路有發展旅游的天然優勢
國內旅游是鐵路客運最重要的客源來源。歐睿咨詢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國內旅游者通過公路出行的比例約為38.9%,通過鐵路出行的比例約為36.4%(鐵路運輸的18.6億人次中,至少有2.482億差旅型旅游者和5.208億消遣型旅游者);預計到2016年,我國國內旅游市場將有3.93億商務型旅游者通過鐵路出游,8.47億消遣型旅游者通過鐵路出游。只有大力發展旅游尤其是國內旅游,才能真正利用并支撐起覆蓋全國的鐵路網絡,讓鐵路網絡在完成運輸主業之余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延伸附加值。若能充分利用自身遠較航空發達的遍及全國的網絡優勢,創新求變,鐵路部門成為我國國內旅游的核心策劃者是完全可能的。
火車客票代售點網絡是鐵路網絡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有利條件。全國目前擁有客票代售點約8102家,這是未來鐵路網絡化旅游產品開發的重要基礎�?梢韵胍姷氖�,隨著網絡售票等多種售票方式的出現,火車客票代售點的生存必然受到挑戰,為此需要選擇具備相應條件的火車客票代售點進行綜合服務功能完善,并考慮與旅行社門市部功能進行整合,改造成綜合服務門店,從而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人們的購票環境,改善鐵路部門的社會形象,同時也有助于鐵路旅行社形成空間布局上的網絡化架構。
高鐵極大地打開了網絡性產品開發的空間。目前,動車組旅客發送量已占全國鐵路旅客發送總量的25.7%。更重要的是,高鐵還有巨大的設計運能等待開發利用。如,京滬高鐵設計運能為雙向年發送旅客1.6億人次,而目前僅對開90對列車。高鐵運能潛力為開發多樣化的鐵路網絡性旅游產品提供了條件,這包括高鐵發展所帶來的短距離、多頻次旅行市場的崛起,從而有助于鐵路旅游企業開發“高鐵+飯店”等全新的旅行產品。
另外,不僅傳統鐵路線與我國的旅游資源匹配度很高,新開行的高鐵線路也與旅游資源密切相關。截至2011年年底的數據表明,客運專線100公里直線距離范圍內,分布有26個國家5A級景區、125個國家4A級景區,圍繞高鐵線路開發網絡性旅游產品的空間非常大。
品牌化與資本運作
是鐵路旅游業面臨的問題
品牌化與資本運作是網絡化的重要結果和重要前提。為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圖謀發展,各旅游企業、尤其是傳統的大型旅游企業正通過各種手段,推進自身的品牌化發展和規�;l展。航空旅游企業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也與其資本運作、品牌化發展的網絡化思路密切相關。
鐵路旅游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是并沒有得到社會普遍認可。截至2008年年底,全路大小飯店數量整體規模超過千家,僅有78家分別歸屬13個鐵路系統的飯店由專業飯店管理公司管理。鐵路系統旅游企業并沒能整合起來,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穩定的統一形象,更沒有形成統一品牌,沒有共同打造鐵路旅游產品的主題形象。德國聯邦鐵路旗下32家酒店,卻有自己統一的品牌——InterCity Hotel。
未來的旅游行業競爭將是網絡化的競爭,而絕不是單一企業規模大小層面上的競爭。雖然近年來通過跨局戰略合作,部分鐵路局間進行了互開旅游列車等網絡性合作,但從管理體制上鐵路旅游企業分屬18個鐵路局,資產、管理和經營相對分散,鐵路局之間缺乏長久有效的合作機制,產品營銷以及客源組織仍然僅僅集中在相對固定區域或幾條成熟線路上,市場開拓意識和鐵路網絡性優勢沒有充分體現,并沒有形成網絡化布局和網絡化互動。
另一方面,由于鐵路旅游業資產量和營業收入、利潤等在鐵路整體收入利潤中占據份額較小,使得鐵路系統各級主管部門缺乏對鐵路旅游企業發展的有效支持,這種政策上滯后和硬件上不完整的現狀,也使得鐵路旅行社無法更好更深入地享受鐵路內部的旅游資源,制約了鐵路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