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1958年著手研究試管受精,2010年獲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說,愛德華茲所作研究有助于消除全球10%不育癥夫婦所面臨的困擾。
老翁獲獎
當地時間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一間會堂內,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獲獎者愛德華茲獨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0萬美元)獎金。
愛德華茲現年85歲,英國曼徹斯特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進入威爾士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就讀生物學,1955年以一篇涉及實驗鼠胚胎發育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他1958年著手研究人體生育進程,1963年與同事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創立全球第一個試管受精研究中心。
與往年一樣,諾獎評審委員會試圖在新聞發布會前電話通知獲獎者,隨后在發布會過程中讓獲獎者面對記者,可能情況下實現互動。
今年醫學獎發布會上,主持人說,電話通知過程中,得知愛德華茲身體狀況不佳。愛德華茲的妻子說,她自已非常高興,相信丈夫的感覺會與自己一樣。
一名記者提問,愛德華茲是否會因為身體原因缺席定于12月10日、即諾貝爾基金會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忌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一名評審委員回答:“現在規劃頒獎典禮為時尚早。”
主導突破
評審委員會說,愛德華茲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找尋治療人體不育的方法,經由系統研究逐步達到目標。他發現,人的卵子可在試管中完成受精過程,在分裂成胚胎后植入女性子宮繼續發育。
“不育癥折磨著全球超過10%的夫婦,”評審委員會說,“愛德華茲所獲成就使治療這一病癥成為可能。”
愛德華茲所作研究1969年獲得突破性進展,全球首枚人的卵子在試管內成功受精。1978年7月25日,首名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誕生。
隨后,愛德華茲及其同伴不斷完善這一技術并與全球研究人員分享成果,迄今降生大約400萬名試管嬰兒。
新聞發布會上,一名評審委員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瑞典每年超過1000名試管嬰兒誕生,在瑞典新生兒總數中占大約1%至2%。
“一個全新醫學領域就此誕生,”評審委員會在新聞公報中說,“從最初突破到成熟試管受精技術,羅伯特·愛德華茲一直發揮著主導作用。”
包括布朗在內,不少試管嬰兒如今已為人父母。評審委員會認為,這證明試管受精技術安全、有效。委員會論定:“長期隨訪研究顯示,試管嬰兒和普通嬰兒一樣健康。”
愛德華茲所創研究中心現任負責人邁克·麥克納米對前輩獲獎表示歡迎。“愛德華茲是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說,“他上世紀60年代的發現帶來突破,改善全球百萬計民眾的生活。”
瑞典隆德大學生殖研究項目負責人亞歷山大·吉韋爾克曼告訴美聯社記者,愛德華茲的研究成果對癌癥、干細胞研究等領域意義重大。“我們獲得一項可以應用于其他領域的工具,”他說,“我們成年后所患疾病中,不少源自母體懷孕時期。”
疑似泄密
《瑞典日報》4日凌晨刊登報道,“預告”愛德華茲將獲獎,使外界懷疑評審委員會涉嫌泄密。
這家瑞典嚴肅類報紙在報道中提及某一消息來源。
諾獎發布會進入記者提問階段,最初兩個問題集中在是否泄密以及泄密是否與評審委員會相關。
一名評審委員否認泄密一說,稱不知道為何媒體“猜對結果”�;蛟S有意“打岔”,這名委員說,去年出現過類似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