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個賤民家庭婚禮打破傳統,新郎騎馬迎娶新娘。當局為了擔心發生意外,派遣大批警力維安,過程緊張,所幸平安落幕。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援引《印度時報》消息,12日晚,西印度拉吉斯坦省阿杰梅爾縣尼馬達村一個賤民家庭舉辦婚禮,當地賤民朗吉特騎馬到新娘家迎娶,在村子里還是頭一遭,引起高種姓人家側目。
由于當地習俗規范賤民不得騎馬,尤其婚禮時更是嚴格禁止,為了擔心遭到遵守“種姓制度”的保守分子騷擾,這家人于是向賤民權利中心申請協助,安排警方保護新郎和家人。
當天警方嚴密維安,一開始氣氛緊張,很多村民都等著看這場打破傳統的婚禮怎么收場。沒想到迎娶隊伍抵達村落中心時,現場只有載歌載舞的歡樂氣氛,最后所幸平安落幕。
種姓制度源自于印度教,至少有3000年歷史,這項制度將古代印度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力、吠舍和首陀羅等四個階級。婆羅門相當于祭司與學者;剎帝力相當于君主與軍人;吠舍相當于工人與商人;首陀羅為奴隸與不同種性所生下來的子女。印度社會階級依種姓制度嚴格劃分,各守禮俗教條。
被排拒在種姓以外的人則被稱為“賤民”,多由罪犯、戰俘或是跨種姓婚姻者及其后裔組成。由于他們的身分世代相傳,不能受教育、不可參加其他種性的活動,只被允許從事非常卑賤的工作,社會地位極為低落。
雖然英國殖民時期已要求廢除該制度,但是賤民因接觸其他種姓而遭虐待甚至殺害,時有所聞。
在種姓制度下,如果高種姓女性要嫁給與自己地位匹配的男性,則要配上豐厚的嫁妝;而低種姓的女性,如果想嫁給高種姓男子從而改變地位,則女方家中必須準備極其豐厚的嫁妝。高種姓女性與低種姓男性交往,往往被視為家族恥辱,為了挽救家族榮譽,家人甚至會殺害女性,這種駭人聽聞的謀殺罪行甚至被印度媒體冠上“榮譽謀殺”的美名。(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