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透視高考加分亂象 權力和金錢向加分領域滲透

      透視高考加分亂象

        編者按 自2006年以來,中國青年報一直對高考加分中的種種不公平現象保持關注并持續報道。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由于加分制度設計本身不夠嚴密,由于對權力的制約監督形同虛設,由于運作過程的不透明不公開,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被嚴重異化,成了某些權錢交易的腐敗通道,極大損害了其他考生的正當權益和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

        如果說,我們以往報道的事實僅僅是“一葉”或“一斑”,今天本報刊登的“全國高考加分研究報告”則力爭讓讀者“知秋”或“窺全豹”。

        這份研究報告是本報特別報道部組織記者和實習生查閱了除臺港澳外,31個省(市、區)公開的有關高校招生政策規定和2010年加分考生公示名單,并查閱了100多所重點高校的招生章程,在統計、分析這些資料的基礎上,采訪有關專家形成的。

        我們的研究發現,高考加分在許多地方成為社會管理的手段之一;高考加分泛濫,在重慶等地方,每5個考生中幾乎就有一個加分的;高考加分呈現“三集中”特征,即向區域內的相對發達地區或中心城市,以及少數中學和個別項目集中;黑龍江、湖北等一些地方公示的加分考生信息比較完整,而山東、寧夏等一些地方在關鍵信息上“遮遮掩掩”,云南等一些地方則根本沒有按規定時間公示;100多所重點高校對高考加分的態度也不一。

        研究結果表明,權力和金錢越來越向高考加分領域滲透。

        高考加分政策涉及千千萬萬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傾聽民聲,順應民意,清理規范高考加分政策,從源頭上遏制權錢交易腐敗現象,維護高考公平正義,尤為迫切。

        “教育部的加分規定只有14種,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卻有近兩百種”,這是媒體報道高考加分亂象時,經常被引用到的數據。

        記者根據統計發現,有些地區加分項目紛繁復雜,甚至有成為普惠型加分之勢,但有些地區能獲得加分的人數在該省考生人數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這種對比,也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出高考加分在我們這個時代所遭遇的困惑,加還是不加已經成為了一個問題。

        同時,這一對比與那些加分大省頻頻爆出的丑聞和質疑,又構成了整個高考加分亂象這一現實圖景,不論取消與否,清理整頓高考加分已勢在必行。

        重慶近5個考生中就有1人獲加分

        2010年,江西省共有311651人參加高考,在江西教育網的公示中,只有441人獲得加分資格,加分人數只占考生總數的0.13%。

        這441人中,體育加分64人,包括華僑歸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奧賽獲獎者、自謀職業退伍士兵、烈士子女等項目在內一共才74人,少數民族獲加分的共 303人。

        陜西省由于取消了二級運動員加分,獲加分人數也少得可憐。雖然記者沒能找到該省少數民族獲得加分的人數,但其他所有加分項目的總人數才118人,占所有參加高考的378556考生的0.031%。

       1/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