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安市西影路的單曉娟這個長假過得很郁悶,因為遠在哈爾濱求學的兒子沒有回家過節。在中國的大小城市,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步入社會,曾經的三口之家逐漸被“中年空巢”家庭所取代。
有資料顯示,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離家求學、就業和結婚,越來越多的中年空巢家庭開始在城市里出現。專家預測,未來10年,“空巢家庭”將成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達到80%以上。同時,現代社會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家庭結構不斷向“三口之家”的模式發展,四五十歲的“中年空巢”家庭將成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3日在西安交大采訪時了解到,“十一”長假,該校大約有50%以上的學生沒有回家與父母團圓,而是選擇各種方式度假,或外出旅游,或逛博物館,或考研充電……大三學生張毅超告訴記者,獨生子女初次“離巢”的傷感,在新生身上體現得比較強烈,到大二時基本可以適應。因此長假選擇不回家的主要是大三、大四的學生。
此外,通訊方式的發達也為一些“離巢”子女提供了便利,許多不回家的學生會按時與父母視頻聊天,笑語殷殷,如在眼前。
西安交大醫學院一附院王治倫教授表示,隨著社會生存壓力的不斷加大,家長都會鼓勵孩子“離巢”謀求更好的發展,許多三口之家變為“二人世界”。家長心理狀態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就會產生焦慮、失落等非理性情緒。
據理論推算,當前中國父母的“中年空巢”期將長達25年之久,盡快構建新的生活方式才是避免“中年空巢”危機的辦法。王治倫建議,那些即將步入中年空巢的家庭,應該在子女離家之前有意識提前過渡,調整生活重心,拓展社交生活圈,增加業余愛好,盡早從“一切圍繞孩子”的理念中轉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