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機正在起吊垮塌的鋼箱梁
“違規施工、管理缺位”奪7命
南京成立事故調查專家組,初步定性“11·26”事故為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11月27日,南京市政府通報了“11·26”事故的最新進展,沒有新的傷亡人數增加,五位專家組成的事故技術專家組初步分析認為此次事故是由于施工過程中違反施工程序,現場管理缺位造成的。
新聞通稿中說,26日20時30分,南京城市快速內環西線南延工程(緯八路—繞城公路)四標段在B17-B18鋼箱梁防撞墻施工時,鋼箱梁發生側翻,導致鋼箱梁上七名施工人員死亡,另造成橋下三名施工人員受輕傷。
事故發生后,按照省、市領導指示精神,南京市立即成立了由安監、公安、監察、檢察、總工會、住建委等相關部門組成的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展開全面調查,事故調查組聘請了東南大學、東大交通設計院、南京工苑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等單位五名專家組成“11·26”事故技術專家組,對事故進行技術原因分析。
事故專家組在施工現場查閱了相關設計文件、施工資料并對現場進行了勘察,初步分析認為:此次梁體側翻墜落事故是由于施工過程中違反施工程序,現場管理缺位造成的,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事故詳細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調查。
11·26事故已被認定為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那么關于該事故的責任人要承擔什么責任,是否要被問責和處分?南京市紀委相關人士表示,負責施工的單位是中鐵二十四局江蘇分公司,屬于央企,且目前事故的詳細原因還在調查中,責任的承擔者還需要進一步明確,目前還不能把責任“一棍子”打下去,在責任人明確后,如果有隸屬于南京管理的官員,那么一定會采取問責處理的。
27號上午10點30分,記者再次來到了現場,盡管距離事發時間已經過去了14個小時,可依然有大批的市民在工地圍擋外觀望。在鐵道口,一輛消防車停在路邊,幾名年輕的消防隊員嚴陣以待。他們告訴記者,事發后他們就輪換著在這邊守候,一旦發現還有被壓的工人,就立即前去施救。同樣,“120”救護車也在一旁隨時待命,救護人員說,他們也擔心還有工人被壓在下面,所以在這里枕戈待旦。記者了解到,之前根據排查,在造成7死3傷的結果后,鋼箱梁下面應該沒有被壓的工地工人了,可因為附近一帶全是工地,工人之間會經常“串串門”,要提防垮塌后恰好砸中了來這里“串門”的周邊工地過路工人。“從前晚事發時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都在堅持搜索,盡管下面還有人的概率不大,即使有人,活著的機會也微乎其微,但總要防止萬一!”現場人員告訴記者。
如何將反扣的鋼箱梁吊離也是一件難事,在分析鋼箱梁的構成后,現場人員先將其切割成了4部分。為何要切割呢?現場人員介紹說,垮塌的鋼箱梁總長為41米,重達180噸,分離開來后,可以提高效率,也能盡快判斷下面是否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