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工證明不足 資料登記不全 維權之路漫漫
國家規定,縣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有勞動和社會保障的監督檢查職責,綜合管理全縣勞動爭議處理和勞動合同鑒證工作,對轄區內所有用人單位進行勞動保障監察。記者來到肅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情況。據該局局長王小梅介紹,對于這些農民工的最后一個務工地點的確認,僅僅有工人的指認是不夠的,必須要有礦場的經營者和工人雙方一起確認。
王小梅局長強調,農民工要想獲得賠償,首先必須要有務工證明。然而,目前100多位塵肺病人中,在肅北縣能查到務工證據的只有16人。那么,為什么這些病人查不到務工證據呢?
記者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塵肺病人當初都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還有一些人雖然曾有勞動合同、暫住證、邊境通行證等證據,卻在下山時被老板搜走了。事后,老板又會以沒有務工證明為借口拒絕賠償。
客觀地說,在1994年7月5日《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前,一些地區的確存在著管理不規范的問題。但是古浪縣的這些塵肺病人絕大多數都是在1997年之后去馬鬃山金礦打工的,按照規定,工人們的相關資料都應該納入當地主管部門的統計之中
記者調查發現,肅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本就沒有這些務工人員在2004年之前那7年的數據和備案情況。
一方面礦主以證據不足為由拒不承擔責任,另一方面當地主管部門資料登記又不全,那么,這一百多名農民工維權之艱辛也就不難想象了。即使是僥幸留下務工證明的那16名塵肺病人,目前也難以得到賠償。
針對古浪縣患塵肺病農民工的救治問題,甘肅省有關部門曾經多次批示。為此,記者從肅北縣趕往蘭州,采訪了專門負責此事的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吳雄成。他表示,尋找礦主這是政府的責任,他們現在初步掌握的是19個老板。至于救治救助的費用,他們的總體思路就是追究礦主,政府墊支。他們省廳局要求肅北縣政府和九泉市政府先行墊支。
目前,甘肅省已經著手建立一項應急救助基金,對古浪縣的一百二十多名塵肺病患者及其家庭實施救助,第一筆資金200萬元已經到位。而馬鬃山金礦等礦主違法用工,違規施工,以工人的生命健康為代價,榨取利潤。對于這樣的企業有關部門如何更及時有力地依法監督和制約,如何讓所有權益受到侵害的工人得到更有效的援助,才更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