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會期間,俞正聲書記在解釋這一問題時坦言:“當然這有歷史原因,我們的退休金是現收現支,退休金的收入來源不夠,是虧損的,財政每年要拿100多億往里填。北京的退休結構,收大于支,不動用財政。”
財政壓力大或許是上海近年來都沒有大幅度提高退休金的最主要原因。根據上海市財政局的預算報告,2011年,上海市本級財政預算將安排支出416.1億元,用于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交通、文化和社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民生事項。其中,社�;鸷途蜆I占大頭,擬安排支出達到了167.7億元,而伴隨著上海老齡化高峰的到來,社保的虧空將不斷放大,這就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土地、國企收益:社�;鹦聛碓�?
在《中共上海市委關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及,“促進社�;鹂沙掷m發展,探索建立國資、財政和土地收益等多元投入的社�;I資機制”。
上海市發改委一位官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證實:“上海的確正在醞釀從國企收益和土地出讓金當中提取一部分來充實上海的社�;�,從而改變目前僅通過財政支出來填補社�?吡木置�。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已經牽頭著手對該問題進行系統性研究。”
這意味著土地收益和國企收益將作為“增量”投入社保之中。記者注意到,《上海市201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1年預算草案》顯示,2010年上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79億元,較年初預算增加較多,但也有人認為,土地出讓金主要應該用于“保障房”建設,而不應該挪作他用,因為保障房建設和前期征地和動拆遷的資金壓力已經很大。
根據2010年的安排情況來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支出575.3億元,用于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423.9億元,城市建設支出101.6億元,安排城鎮廉租住房保障專項資金16.5億元。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中央要求全國各地加強保障房建設,上海一定會全力貫徹,不過目前的確存在一定的資金壓力。”
有房地產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上海市把土地收益作為社�;鹬匾獊碓床⒔㈤L效機制的話,政府就不會讓土地價格下跌,并必須保證每年的土地收益能穩步增長來實現,這也將對上海地價、房價形成支撐。
除了土地收入之外,地方國企收益進行上繳填補社�;鹛澘找矊⒅鸩酵七M。上海國資委內部一位知情官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的確正和上海人保部門一起在研究對國資企業持股部分的分紅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上海社�;鹬�,究竟未來會投多少,這一比例還在研究之中,最早可能今年就會試行。”
目前,上海國資委旗下掌管著企業約50家左右,市屬經營性國資資產證券化率達30%以上,不少企業實現子公司或集團公司上市,包括上海汽車、上海電氣、百聯股份、申能股份、光明乳業、上海機場等公司,但仍然有相當部分國資沒有實現證券化。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肖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上海的確正著手通過國資證券化率提高到40%~50%,讓國有退出的資產來解決社會保障資金的不足的問題,而關于土地收益投入社�;馉可娴膯栴}比較復雜,目前仍然沒有最終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