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日內,衛生部頻頻出擊。五一前放出消息,要下定決心在本年底實行“辦領駕照要填寫捐獻器官的意愿登記”,五一那天又在全國正式實行了公共場所“禁煙令”。
禁煙當然有理。據資料顯示,中國的吸煙人群超過美國的總人口,占世界煙民的三分之一,我國有著龐大的煙草消費市場,幾乎占了世界煙草消費市場的一半,當真是世界煙草看中國。如果這些數據還不能說明問題,那么每年吸煙致死者超過一百萬人,因為二手煙致死的超過十萬人。專家預測,再不嚴加控制,20年后吸煙致死者每年要超過350萬人。
然而禁煙令易頒布,難的是“執行”效果,這比剿匪還難。一會兒文斗武斗,一會兒維持著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的暫時性表面和諧。難道禁煙的最后勝利,也得走群眾路線,靠“內應”、“起義”、“招安”?這事兒還真是不好說。
中國控煙之難,難在三道坎兒。
第一道坎兒,是國人的習慣。中國人的抽煙歷史,有兩種說法,一曰在“明朝”,但唐朝劉禹錫的“馬鞭煙袋細細通”豈不更早?一曰在漢朝,《昭君出塞》圖上的隨行官員有的背著裝煙袋子。迄今為止,中國人的抽煙歷史仍是懸案疑案,但中國有著悠久的抽煙歷史和抽煙文化已是不爭的事實。“飯后一支煙,賽似活神仙”、“煙酒不分家”,身邊多數男人有這樣的嗜好,于是,他們在家里抽、公共場合抽,男孩兒們也跟著學抽。朋友之間,別人抽,你不抽,是不合群,會被譏笑嘲笑,拒絕朋友遞來的煙,是看不起人,不禮貌。
煙齡低齡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五一那天,兒子和小學同學外出聚會,回來后說他們同學中有兩人抽煙了。我聽了覺得又驚又怕,這些孩子們都曾經是我的學生,三年前,他們還在小學,一個一個還是乖寶寶的模樣,今年才十五歲,怎么就抽煙了呢?
第二道坎兒,誰來監管、制止、舉報在公共場合的抽煙者。雖然公共場合都取消了抽煙區,有的還設立了“禁止抽煙”的警示語,火車站的候車室相對來說容易監管,但有些公共場合,比如網吧、飯店、超市、公園,誰來監管和制止呢?網吧老板和飯店服務員是不會這么干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得罪客人就等于得罪財神,舉報在這個時候形同虛設,同桌吃飯的都是朋友,你對抽煙者再深惡痛絕,會抗議,但誰會舉報呢?
第三道坎兒,沖不破利益關,禁煙令更像是個笑話,中國控煙就永遠是雷聲大雨點小,禁煙,不過是隔靴搔癢的無聊舉動罷了。這是一道最難邁過的被龐大的稅收額堆砌起來的坎兒,國民的身體素質和可觀的煙草業利潤,正如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中國控煙,最直接最有效最關鍵的做法,不如來控制中國煙草業的發展。
但可笑的是,我們時不時地還會聽到——某地某學校被某煙草公司冠名了這樣的新聞報道。(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