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陜高速初步設計批復工期3年,但由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影響,廣陜路設計方案發生了重大變更,2009年3月才實現全線開工。根據要求,廣陜路2010年底須半幅建成,形成應急通車能力,2011年5月完工通車。整個工期時間緊,壓力大。
“廣陜高速左邊是嘉陵江,右邊是山,邊上還有一條二級汽車專用路。施工的同時還要保證交通暢通和安全。”川北高速公路公司總經理助理胥福建介紹,整體施工量巨大,僅橋梁梁板就需要上萬塊。為此,廣元市積極配合,增加了交警、特警等力量,還與施工方一同組織成立了18個人的排障中隊。
施工場地窄還保通暢
廣陜高速公路的橋隧比重大,高架橋較多,全線共計1.1萬余塊梁板,沿嘉陵江段幾乎沒有較大施工場地。同時,受現場條件限制,部分重達100余噸的梁板須從地面提升到60米高的橋上進行架設。特別是瓷窯鋪—嘉陵江段,在現有道路上進行加寬改造,施工作業面更為狹窄,很多地方只能保證基本機械作業的寬度。
廣陜高速建設者們立下了“軍令狀”,不惜一切代價,2010年春節前搶通棋盤關1.5公里路段。而且,廣陜高速一邊要建設施工,一邊要保證綿廣高速公路二專線運營道路的正常通行安全,給施工方帶來很大的建設管理難度和保通壓力。
25個月“啃”下最長隧道
“在整個隧道施工中,要數古家山隧道難度最大,歷時25個月才‘啃’下這塊‘硬骨頭’。”胥福建介紹,廣陜高速公路古家山隧道全長2100米,洞內多為熔巖,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導致掘進速度十分緩慢,從2008年4月開工以來,承建此隧道的建設者們克服了重重困難。
“廣陜高速公路全線隧道總長約7公里,橋梁27公里。”胥福建說,2010年6月13日,廣陜高速公路棋盤關隧道、青林坡隧道、古家山隧道、明月峽隧道、飛仙關隧道和崔家崖隧道6座隧道終于全部貫通。施工中,對于地形險峻的路段盡量采用橋隧方案通過,少填少挖,盡量保護了沿線自然植被和山體坡面,減少了水土流失。(大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