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三峽蓄水誘發長江大旱?專家回應公眾質疑

      2011-05-25 14:58:20 來源:

       

        5月22日拍攝的水位下降后的三峽大壩夜景。按國家防總要求,三峽水庫加大下泄力度。5月20至22日,三峽水庫水位下降近1米,為中下游抗旱增加補水6億多立方米。

        新華網武漢5月25日電(記者劉紫凌沈翀馮國棟)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遭遇50年來最嚴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紛紛因缺水告急。誰是這次大旱“罪魁禍首”?大旱當前,輿論聚焦到了長江上游的“解渴之水”三峽水庫。

        在互聯網上,有網民提出“三峽誘發干旱論”,稱三峽工程是造成今年長江中下游罕見大旱的罪魁禍首。

        針對“三峽誘發干旱論”,氣象、地質和水利等領域的一些知名專家和學者表示,目前尚未有證據支撐“三峽誘發長江干旱”論。

        長期監測三峽對氣候影響狀況的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主任劉敏介紹,現在的手段和觀測數據還沒有依據顯示三峽工程引發了長江中下游的旱情。

        “本次旱情是一種周期性的氣候現象,主要是受到大氣環流影響。從監測數據看,大壩建設前建設后對區域氣溫、濕度的影響也非常微弱。”劉敏說。

        據介紹,《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對三峽水庫形成后的氣候問題作了科學分析,基本結論是:三峽建庫后,對庫區及鄰近區域溫度、濕度、風和霧的影響范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

        劉敏說,受拉尼娜現象影響,西北氣流占據主導地位。今年冷空氣南下頻繁,也壓制了暖濕氣流北上,一直都難以形成持續性的降水。這也造成了去年11月以來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偏少。

       �。玻慈�,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對“三峽誘發干旱論”做出回應。他說:“不能一遇到極端氣候就怪罪三峽工程。恰恰相反,若沒有三峽工程,長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將會加劇。”

        2011年5月21日,武漢,死魚躺在已經干涸開裂的魚塘地面。近期湖北多個地區遭受嚴重干旱,各地紛紛展開抗旱救災行動。

        據鄭守仁介紹,按照設計,三峽水庫在每年長江汛末開始蓄水,并在接下來的枯水期釋放存水為長江中下游補水。“今年1月至今,三峽水庫釋放的來水比長江天然的徑流量高,尤其是在下游發生嚴重旱情時,水庫按照每秒8000至1萬立方米的流量下泄,至少比天然來水量高出2000立方米以上。”

        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的三峽水情記錄顯示,自今年1月至今,三峽水庫水位已從最高時的175米消落至24日的152.7米。“在此水位區間,三峽水庫原有存水約173億立方米,現已釋放至中下游。”梯調中心副總工程師趙云發介紹說。

        據了解,三峽水庫5月20日應國家防總要求加大下泄流量后,日均補水約3億多立方米支持中下游抗旱。目前長江中下游各水文站點水位明顯回升。

        為支持抗旱,三峽水庫此次補水進程將一直持續到6月10日長江汛期到來之前。

        荊州市監利縣汴河鎮是位于長江中游邊上的一個小鎮,修有水渠從長江引水灌溉農田。三峽增大下泄流量后,全鎮抗旱局面得到有效改觀。

        “水位上升后,抽水機取水變得容易多了�,F在長江水位距水渠取水口僅有1米的高度了。如果水位再升高一點,就完全可以不用抽水機灌溉了。”副鎮長潘克儉對三峽工程的抗旱功能給予厚望。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