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北京8月5日電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5日坦承,第六次科技革命預期將帶來人造生命、人造子宮、兩性智能人和人體再生等一系列突破,這將徹底改變人類對生命、家庭和性關系的認識,引發重大倫理爭論。
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最新完成、也是第六次科技革命首部科研論著《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當天在北京首發并提出,第六次科技革命大約在2020~2050年間發生,可能以生命科學為基礎,融合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提供滿足人類精神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最新科技。
何傳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帶有某種“科學猜想”性質的第六次科技革命除帶來倫理挑戰外,還會產生副作用——生命工程、再生工程和仿生工程的技術與成果,既可以促進文明發展和人類進化,也會產生許多新型武器和犯罪形式等,這方面需要高度警惕。
這位首提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青年學者稱,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對科技、社會、經濟、世界產生歷史影響,其預期影響還包括:一是對人類文明的預期影響,它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模式;二是對世界現代化的預期影響,它將推動世界現代化的第五次浪潮,抓住這一革命機遇的國家和地區,將獲取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利益。
16世紀以來,世界上先后發生五次科技革命,包括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16~17世紀的近代物理學誕生,第二次是18世紀中后期的蒸汽機和機械革命,第三次是19世紀中后期的電氣和運輸革命,第四次是20世紀初的相對論和量子論革命,第五次是20世紀中后期的電子和信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