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無論是公開“三公”經費賬單也好,看懂“三公”經費賬單也好都不是最終的目的,整個預算公開的最終目的是讓百姓參與到對政府資金使用的監督中,從而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
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說,“三公”經費的公開中,公眾反饋信息的收集和受理機制要得到充分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從政府部門到公眾再到政府部門的信息循環機制,有效提高政府預算公開的實際效果。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說:“讓百姓真正參與到‘三公’經費的監督中的確需要溝通的機制,這種機制包括人大和百姓之間的,包括各政府部門和百姓之間的等等,讓老百姓有反映的渠道,還要通過法律保護老百姓的監督權。”
“老百姓監督‘三公’還可以從執行的角度,也就是一些相關的規定已經制定出來,政府部門是不是貫徹執行,例如公車私用的問題,政府部門要以主動的心態去接受百姓的監督,香港的公務車就采用特殊的車牌號,隨時接受百姓的監督。”李燕說。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中央部門未公布“三公”經費,對此人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