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相關數字已經大幅減少,有關個案由過去半年平均每星期30至40宗,降至過去3星期平均每星期10多宗,但不能太早評定措施是否有效。
以靠近深圳的沙田韋爾斯親王醫院為例,1月共有30多名非本地孕婦沖急癥室,較去年11、12月分別有45及40宗稍有放緩。該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德康稱,沖急癥室數字稍有放緩,但認為在年頭單月全港仍有高達179宗沖急癥分娩個案,屬不正常。他擔心今年下半年沖急癥室情況加劇,認為政府要加強堵截措施,并提議征收懲罰性收費。
港府在去年中將2012年非本地孕婦來港產子的數目,限于35000名,其中公立醫院可撥出的分娩名額限制在3400個,而私家醫院亦同意非本地孕婦來港分娩的名額定于約31000名。
周一岳指,香港本地孕婦2011年在醫管局下轄公立醫院分娩的人數增加了9%,顯示本地居民生育意愿在提升。為應對今年可能出現的“龍年效應”,香港要首先為本地孕婦確保產科及初生嬰兒服務。
他并透露,醫管局正檢討2013年公立醫院的非本地孕婦分娩名額,如有需要,會進一步降低公立醫院目前的3,400個名額,甚至取消全部配額,港府同時會與私家醫院商討明年提供非香港本地孕婦的名額,有關名額預計可于今年4月公布。
打擊過境車輛接載
醫管局目前正檢討明年可提供給非本地孕婦分娩的名額,周一岳說,視乎本地孕婦對香港產科服務的需求,如有需要,當局會進一步降低或取消全部配額。當局亦會與私家醫院商討明年提供非本地孕婦的分娩名額,并要求私院預留足夠的名額及優先提供服務予本地孕婦。
除港府采取各種措施,控制“雙非”孕婦違規行為還需要香港與內地共同配合。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對于違規使用過境車輛接載非本地孕婦來港的個案,警方也正與內地當局合作,連手打擊違規的車輛及司機。
港府于1月中推出4招行政措施,遏止內地“雙非”孕婦沖閘來港產子,并已初見成效。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透露,內地孕婦闖急癥室個案已經由過去大半年平均每星期約30個至40個個案,回落至近3個星期每周10多人,減少了2成至3成。
而在8日的香港立法會大會上,有議員要求港府交代為遏止內地“雙非”孕婦涌港所采取的4項行政措施的成效,何時會就此全面檢討,并會否考慮透過大幅削減配額顯示特區政府打擊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的決心等。
周一岳并強調,港府會繼續從源頭解決問題,包括采取聯合行動,打擊中介公司協助非法逗留個案,打擊非法賓館,不容許無預約證明書的孕婦進入香港分娩,并與內地溝通,打擊不依照兩地牌照條款經營的汽車及司機,醫管局并正檢討非本地孕婦經急癥室入院分娩的收費,以遏止內地孕婦“沖急癥室”的危險行為,并會不時檢討各項措施的成效。
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則指,盡管現階段并無特別制定檢視有關行政措施的時間表,但各部門會繼續留意社會上的意見,并密切監察有關措施的成效,因時制宜,如有需要,會再增加或維持行政措施,而特區政府并會與內地合作,通過已建立的機制,與內地有關的單位商討“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
就“釋法”以至“修法”等問題,周一岳強調說,香港社會就解決“雙非”孕婦問題有不同意見,包括釋法等,但任何措施都要符合現時法例,依法執行,又指特區政府會在社會有更大的共識時,才會考慮從法律層面解決問題。